三人行必死无疑(23)

作者:糖花 阅读记录

白蓁蓁穿过游客,向两人中间挤了过去。一到地,弗朗茨眼都没抬,一只手准确搁上她的脑袋,“我以为你回车上了。”

她往旁缩了缩头,被他揽了回来。

“我去看别的小哥哥了。”

弗朗茨笑了笑,总算转过来看她了,“那他肯定没有我帅。”

“你又怎么知道?他是个很可爱的小哥哥。”

像她初中时暗恋的小白脸校草,可惜有男朋友了。

“他要是比我帅,你一定不舍得这么快就回来。”

白蓁蓁哼唧一声,不跟他贫,往前探了探头,发现沃尔纳在看一份展开的破损琴谱,琴谱夹缝里有一枚陈旧的花瓣书签。

“为什么会有人把琴谱带在身上?”

还揣到阵亡?

“这很正常,” 弗朗茨的声音清越明亮,溪水一样传入耳膜,“人的一生里总会出现几样对他人来说不值一提,对自己来说却意义非凡的东西。”

就像他到现在都无法理解那位卖枪姑娘的祖父身为尽职尽责的盟军,为何要把纳粹的信件完好无损地保留至今。

白蓁蓁眯着眼睛辨认起乐谱上的名字。她看不懂五线谱,但能看懂顶端的曲目名,是《月光奏鸣曲》,不禁喃喃自语,“我想起来了……”

从刚才起就一直保持着沉默的沃尔纳听见这话忽而认真抬起了头,看向她的深邃眼眸里盛满复杂,“想起什么了?”

话里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没发现的期待。

可惜这份期待注定落空。

白蓁蓁咧了咧嘴,“想起来我小学六年级时学过的一篇语文课文叫《月光曲》,讲的是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肓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⑴白蓁蓁讲完这篇课文后,骄傲地扬起了脸,真不愧是她,六年级上册的东西都能记得这么清楚,记忆力惊人!结果收获了沃尔纳和弗朗茨两人对视一眼后,脸上出现的同款古怪表情。她问,“你们俩怎么了?”

沃尔纳:“编课文的人是谁?”

弗朗茨:“他听过月光曲吗?”

她挠了挠头,“编课文的人?教育出版社的吧?听没听过曲子我真不知道,那会儿我指不定还没出生呢,有什么问题吗?”

“当然有问题了,”弗朗茨对她解释,“如果他听过,就会发现这首曲子其实跟月光没有半点关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