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在太子和四爷都重生了的清宫当团宠+番外(280)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康熙将送回来的奏报看完,也觉得语言问题很值得重视,现在大清只和俄罗斯起过冲突,若将来和别的国家打仗,不能全靠传教士来翻译。

只看这次的谈判就知道,传教士在那种场合根本靠不住,这次是他们提前有准备,如果他们没有准备,那些传教士又真的心怀不轨,条约最终会变成什么模样还尚未可知。

京城只有一座俄罗斯文馆还不够,法语拉丁语葡萄牙语等各种语言也得学起来,不如另外开一所专门教授语言的学堂,将俄罗斯文馆并入其中,与其他的语言放在一起教学。

大清情况特殊,需要教的不只有西洋各国的语言,汉语满语蒙语都得教,八旗子弟中有些不靠科举往上爬的家伙,年纪一大把连汉语都说不利索。

朝堂里的汉人别管出身如何,能当官的基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满语,京城里住着的什么人都有,不会说汉语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汉人为了当官可以学满语、蒙语,没道理满人不能为了当官学汉语,说到底还是小日子过的太舒心,完全没有斗志才堕落成现在这般模样。

想让驴拉磨还得在驴前头吊根胡萝卜,要让那些过惯了清闲日子的八旗大爷们动弹起来,可不只是几根萝卜那么简单。

康熙琢磨了许久也没琢磨出什么办法,只是下令先从官学选拔能熟练说满语汉语的孩童,让那些孩子学洋人的语言,到时不用考科举也可以入朝为官,之后慢慢学的人就多了。

当然,首先还是得从他和他的阿哥们开始,有皇室中人做榜样,天下人跟风也能学出个子丑寅卯出来。

皇帝陛下说干就干,官学中的动荡和阿哥们无关,他们汗阿玛以身作则学习西方语言和他们关系可就大了,这回所有的阿哥,包括已经从上书房毕业的大阿哥,无一幸免,全都加了门外语课。

一时间畅春园怨声载道,阿哥们碰面后问的再也不是什么时候出门玩,而是外语学的怎么样,今天又记住几个新词。

他们只是平平无奇的阿哥,为什么要经历这些折磨?

一群阿哥之中,年长的几位对外语兴趣平平,反而是几个小的学的更快,不算胤祈这个非正常小孩,胤禩和胤禟学的都很好,只看阿哥们的学习情况,康熙就已经能畅享将来全大清都是能说好几门语言的优秀人才。

他的儿子很聪明,寻常人就算比不过他的儿子,只有阿哥们十分之一的聪慧,只要用心去学,三五年的时间也能学出成绩,三五年不行就再来三五年,要是还不行的话,那也别在这上面死磕了。

太子最近也是水深火热,他没他们家汗阿玛那么旺盛的精力,大清有专攻翻译方面的人才就行,他们真的没必要跟着学,学得会还好,学不会那不是丢他们爱新觉罗家的人吗。

不至于,真的不至于。

太子爷被外语折磨的死去活来,每次听课都和老大老三老五几个一起唉声叹气,语言水平没长进,兄弟情倒是深厚了不少。

都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他这些兄弟长大后什么性子,幼年时已经能看出端倪,比如胤禩,小小年纪就懂得如何收揽人心,再看胤禟,腰上整天挂着个钱袋,就算这会儿没地方给他花钱,也经常打开钱袋数他有多少金瓜子。

老八这本事难得,好好培养以后成就肯定不会小,内务府的活儿的确需要长袖善舞,但是和内务府相比,显然理藩院更适合他。

和自己人勾心斗角没意思,去理藩院和洋人打交道才是正经。

传教士给来给阿哥们上外语课,阿哥们人多也顾不过来,对上性子乖巧的小阿哥还行,对上老大这种脾气不好还完全不想学的家伙,那是连管都不知道该怎么管。

往好处想,大阿哥能来就已经很给面子,不要强求他能学下去多少。

上面讲课讲的开心,下面的悄悄话说的也开心,胤禔听着洋人的蹩脚汉语听的难受,索性扭头和太子聊天,他对外语实在没兴趣,大清没有让将军去谈判的规矩,别人学也就算了,他跟着凑什么热闹。

太子难得和老大达成共识,兄弟俩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来都来了,总得找个话题打发时间,“大哥,大嫂那里有消息了吗?”

胤禔撇撇嘴,虽然太子爷没有说的隐晦,但是他还是从隐晦的问话中准确的领会到了他的意思,“你还不如操心你的婚事,爷还年轻,不愁以后没孩子,孩子来的太早爷还怕养不住呢。”

大阿哥成亲两三年,大福晋那边一直没有消息传来,小夫妻都有些着急,胤禔本来只是话赶话才那么说,说出来后沉思片刻,又觉得自己的话很有道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