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在太子和四爷都重生了的清宫当团宠+番外(424)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太子爷在他脑袋上敲了一下,“微服私访,不带当地的官儿,只带咱们的侍卫,我们先在城里住几天,然后再去找山西巡抚。”

山西九府十六州,太原府是首府。

大清境内,不设巡抚的省份,以总督来代替巡抚的职能,没有总督设置的山东、山西、河南三省巡抚,则是由巡抚来掌控本省的军政、民政、吏治、刑狱、关税、漕政等各种事情。

如今的山西巡抚噶尔图刚从四川调到山西,那人治理地方的本事不错,只是有个缺点就是贪财,如果刚调到山西就开始敛财,那他这个巡抚就可以不用当了。

说起来,山西这边的矿特别多,现在已经有不少正在开采,但是更多的还都没动过,山西的煤在后世极为出名,除了煤还有铁、铜、铝各种矿,整个就是一个大宝藏。

很多时候矿石都是扎堆存在的,所谓伴生矿就是那样,这片土地不光有煤,还有铜铁铝等金属矿以及各种各样的非金属矿,真要开采出来,一步迈入工业化也不是没有可能。

陕西的油田已经步入正轨,再加上山西这边储量丰富还没怎么动弹的矿,以后几十年都不用发愁能源问题,而且开采这里只是应急,北海和罗荒野那边的地底下也埋着很多矿,等到有办法开采那边的矿,这边就可以暂缓开采。

他之前一直发愁开矿太难,虽然离后世的大机器生产只有两三百年的时间,但是对比下来真的像两个世界,他知道后世的发展日新月异,三五年就能变的让人认不出来,但是这两三百年的差距是真的难弥补,尤其在没有外来压力的情况下,他怀疑农业社会能再持续好几千年。

生产力效率太低,又不能投入太多人力在这上面,本来种地的人手都不够,要是招募太多的人开矿挖矿,粮食不够吃问题更大。

在没有开矿设备的情况下,进矿山挖矿非常危险,要不然犯了罪的人也不会被罚去矿山劳改,也不会有那么多黑矿工,还好这边的矿品相好,很多都裸露在地上,比埋在地下的矿好开采的多,等地上的矿开采的差不多,他们怎么着也能把机器弄出来了。

再不济,打通罗荒野和中原的路,矿产资源从那边运回来,这边的矿先留着,自家的东西什么时候开采都不急,先把外面的用完再说。

他可没想杀鸡取卵,可持续发展的道理他也懂。

太子爷捏捏下巴,他之前在地图上已经把世界各地的大矿标了出来,美洲那些地方太远了暂时够不着,大清境内的矿不用他来点明。

老祖宗的本事在那儿摆着,哪里轮得到他来班门弄斧。

老祖宗不认识太多的矿,但是像煤铁铜这种能用得到的物件儿不在其中,如果不会开矿,铜钱的铜哪儿来?铸造的兵器从哪儿来?

喀尔喀三部南迁之后,山西的位置更加重要,这里前些年设置了大同右卫建威将军,负责管理土默特左右两翼,伊克昭盟郡王、准格尔、达拉特、鄂托克、乌审、杭锦、札萨克七旗,乌兰察布盟四子王、达尔罕、茂明安、乌拉特前、中、后六旗,还有察哈尔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的垦殖区域,蒙古人不擅长种地,很多事情都得地方官上心找人手把手来教。

不过山西本地正儿八经种地的百姓也不多,这里的习俗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别的地方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里最优秀的青年才俊不会考科举,而是将精力投入到经商之上。

——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最受欢迎的是经商,然后是种地,再然后是谋入营伍,最后才是读书考科举。

“所以山西商人很有钱,别的地方穷。”胤祈接了一句,听胤禟说,民间已经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晋商的钱比国库多,可见他们有多有钱。

太子笑了一声,换了个姿势靠在车厢上,“张先生给你讲过王荆公和司马温公之间的矛盾吗?”

“讲了他们两个的党争。”胤祈点点头,坐正了身子回答问题,“王荆公要改革,司马温公不同意改革,他们两个当时闹的很厉害,不过我刚学到这里,师父只讲了他们俩的争斗,还没讲原因。”

太子点点头,继续问道,“那你觉得他们俩谁更有道理?”

胤祈想了一下,皱着眉头答不上来,“似乎都挺有道理,师父说他们俩的出发点都是让百姓过的更好,争执只是政见不同,私底下还是好朋友,谁都有道理,但是最后好像谁都没成功。”

他想不出该怎么解释,脑袋瓜急速运转,自个儿想不出来于是开始搜资料,“这上面怎么说来着,正见相争,无关人品,他们俩都是君子,不像后来的索额图、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