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案/十二奇案[出版书](99)

作者:冯翠玉 阅读记录

“除此之外,明真师父还知道什么?”

“声音。”

“声音?”

“是的,声音。有时候,寺院里会发出奇怪而沉闷的声音,可不知道这声音从何而来。”

点了点头,把他的话刻在脑海中,顾远继续问:“明真师父,你觉得其他师兄弟怎么样?”

“师兄弟们都好。”

“静空住持圆寂后,除了那三位去世的师兄弟,可还发生过什么事?”

明真和尚看了一眼窗外,他凑到顾远耳旁小声说:“有流言说,寺院藏有宝物。”收回脑袋,他继续说,“这样的流言,顾施主可不要传出去了。咱们一个小小的寺院,有的没的东西能不知道吗?要真有,咱们早就把寺院扩大了。”这寺院又小又穷,前后转上两圈,便一览无余。这里比不上玉佛寺和静安古寺,平常寺里靠着香客的功德钱维持着开销,如果真有什么宝物,早就拿了卖掉扩大寺院了。

最后,明真和尚叹息一声:“希望不要再出事了。”小小的寺院,接连去世四人,传出去的话,总归对寺院不好。

交谈完,两人一同出去。顾远走到院子中菩提树下的石椅边,他撑着下巴在梳理目前为止知道的线索。

凡事有因果,那么,这些案子背后的“因”是什么?只要找到这个“因”,便能结出一个“果”。

其一,所有的事情,是从静空住持死亡开始发生的,这“因”或许在已圆寂的静空住持的身上。他死亡之前,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因此,他知道杀害自己的人是谁。

其二,静空住持出家前,身上江湖气息重。如此,杀害他的人,有可能是未出家前的仇家。可如果是这样的话,另外死掉的三人呢?又和他的仇人有什么恩怨?这一点,似乎说不通。

其三,两种散播在寺院里的流言。第一种流言是佛杀生,第二种流言是寺院藏宝。这两种流言,有点匪夷所思。

最后是明真和尚所说的:寺院中,有一位看不见的客人。此人不仅偷了供品,明真和尚还怀疑是他杀的人。如果这位看不见的客人真的存在,那么,此人不是混迹于香客中,便是藏在寺院里。如果是香客,需要排查一番;如果藏在寺院里……这寺院就这么大,每个角落他都已经查探过,完全找不到可以藏身的可能。

凶手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潜入寺院里杀人,这样才能解释得通。

以上是推测,也是疑点,很多事情,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所有流言都是在静空住持圆寂之后出现的。毫无疑问,这桩案子的谜题在他的身上。

“顾远?顾远?”

思绪被拉了回来,抬起头,是车素薇和康一臣。

“怎么了?”

“你想什么呢?”

“想案子的事情,来,坐。”

两人坐下,顾远把自己的推测道了出来。康一臣一脸神秘说道:“那个多出来的看不见的客人不会是鬼吧?”

顾远哑然失笑:“佛家重地,哪来的鬼怪。”

车素薇接口:“要真是鬼,那也是人闹的鬼。”

有风撩起顾远头发,他说:“是人,但我们并没有证据证实那个人是真正的存在。”真真假假,案子这东西,要保留所有可能的怀疑才好。

康一臣举手:“我有个疑问。”

顾远:“说说。”

康一臣:“寺院里真的有宝藏吗?”

车素薇:“我觉得没有,但我对是谁放的消息更加感兴趣。”

顾远:“是的,流言从何而起,谁是第一口。”

从进入寺院调查开始,他们似乎没有线索,但又好像找到了线索。顾远心思缜密,只要把看似毫无关系的东西串联起来,就能摸到真相的边缘。

到了中午,寺院藏着宝贝的事情越传越烈,连香客都知道了。最后,流言指向了明真和尚,说他知道在哪儿。顾远找到明真和尚的时候,他脸上愁眉不展:“这事情,我真的没有传出去,或许是今天早上和顾施主交谈的时候,有人经过听了进去。”

顾远深思:如果不是明真和尚传的,那便是有人故意散播出去的,对方为何要传宝藏的消息?这样一来,寺院七位僧人、四位居士中有“鬼”。

事情到了傍晚才平息下来,入夜后,寺院万籁无声。

“嗒、嗒、嗒、嗒……”那座西洋钟走动着,居士寮里,蜡烛消融。月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当时针指向十二点的时候,顾远猛地睁开眼睛,他翻身而起,赤着脚从床边的窗户跳了出去。在他出去后,对床上的榊切人翻了个身,他缓缓睁开眼睛,然后闭上眼继续睡。

深夜的寺院,除了前殿未灭的烛火外,其他地方已是一片漆黑。正殿前,传来敲打木鱼和念经的声音。隐身于黑暗,顾远认真打量着还在佛祖面前念经的福真和尚。这场景有一种庄严的气氛,深夜里的佛祖,那双眼睛,似能洞悉一切似的。一炷香后,氤氲的香炉前,福真和尚手上一停,念经的声音戛然而止。他缓缓睁开眼睛,把木鱼收好后,给佛祖上了最后一炷香烛,便往后寺僧人寮走去。在他走后,顾远来到正殿中央。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