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屯故事(1)

作者:凌空大鸟 阅读记录

《老屯故事》作者:凌空大鸟

文案

故事发生在80年代中叶东北农村改革的阵痛时期。

生儿育女,娶媳妇,盖房子,是庄稼人一辈子忙不完的事。王永德生了四个儿子,为儿子们的婚事,他累折了腰筋骨,年过花甲,还在为给老儿子娶媳妇儿“头拱地”。老四为减轻爸爸的负担,考上大学没去念,逃婚进城打工,不料,暗恋他的二肥子又跟了去,帮忙不成反添乱……

超生的老大,不但帮不了爸爸的忙,反倒给父亲雪上加霜,超生了四个丫头,还一门心思的想要儿子……

和王永德一居过的老三,总想尝尝当爹的滋味,可偏偏媳妇又不孕……

在镇上教书的老二想替爸爸分担家庭的重担,却又当不了媳妇的家……

守了半辈子寡的十五水和三聋子,从小青梅竹马,有情人却难成眷属,刚要苦尽甜来,却又要为挽救孙子忍痛割爱……

一分钱舍不得自己花,一口好东西舍不得自己吃的奶奶,却用捡来烟盒子里边的锡纸叠了许多银锞子,并一再嘱咐他的孙子媳妇儿在她死的时候给她烧了……

一群耳熟能详的农民形象;一段跌宕起伏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副反映黑土地上农民生存状态的风俗画卷。

进步与落后,善良与愚昧,当代文明和传统文化交织碰撞,演绎出一幕幕让人心灵震撼而又啼笑皆非的悲喜剧。

内容标签: 乡村爱情

搜索关键字:主角:王永德,老四,二肥子,十五婶儿,三聋子 ┃ 配角:老大,老二,老三,八吵吵,周玉鹏 ┃ 其它:家庭伦理

一句话简介:还不完的儿孙,报不完的父母恩。

立意:塑造农民形象,歌颂传统美德。

第1章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叶,一个乍暖还寒的时节。村外的小河解冻了,可岸边还残留着一排排冰凌。小草顶着残雪在拼力地往出拱着新绿,也早有人在这河边,路旁的枯草下,搜寻着刚冒芽的“婆婆丁”。

这是关东平原上再普通不过的村落。村里,一排排老式的茅草屋当中,这两年也时不时的冒出来那么几栋砖瓦房来。村外是一个挨一个的玉米秸秆垛,靠乡路的房墙上,农业学大寨的标语还依稀所见,压在它上面的是当时的国策“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儿”。

清晨,家家屋顶上的炊烟还没有散尽,王永德便赶着一辆老牛车,慢悠悠的出了村口。

这是一个六十刚出头的庄稼汉子,脸上那几条沟壑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王永德这辈子啊,生了四个儿子,老大王玉安,老二王玉昌,老三王玉成,老四王玉良,放到一起,取的是“安仓盛粮”之意。

老大因为超生,跑的煤矿下井去了。老二在镇上小学教书,老四读高中的时候就寄读在老二家,毕业后,靠着老二的关系,在学校当上了代课□□。和王永德两口子一居过的,只有刚结婚两年的老三和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

庄家人一辈子忙到头,不外乎是两件大事,盖房子,娶媳妇儿,娶媳妇儿,盖房子。王永德一年一年的头拱地,总算把四个儿子都培养成人了,用他的话说,再拼上老命,给老四盖上房,成上家,那就算老儿子娶媳妇儿……大事完毕了。想到这儿,他使劲地拍了一下老牛,这老牛也好像懂得主人的心思,颠呵颠呵的加快了脚步。

王永德今天是去镇里给老二家送点粮米儿,还有一些白菜、土豆。老二在镇小学教书,老四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说是不理想没去念,老二就托校长的人情把他留在学校代课了,吃住在老二家。老二工资本来就不高,还有个孩子,生活也不宽裕,老四还在人家吃住,王永德就时常送些个蔬菜粮米来,自己身上的担子,不能总让孩子替咱们担着。

王永德心里正合计呢,突然,一串银铃般的歌声打断了王永德的思路。

“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呀啊,大年初一头一天呀啊,家家团圆会呀啊,少地给老地拜年呀啊,……”

他抬头一看,唱歌的是在河边遛弯儿的二肥子。

二肥子也发现了王永德,赶忙过来打招呼说:“大爷!上街呀?”

“是啊,去不去?我捎着你!”

二肥子把头一甩, “走吧!我正好要去学校找我四哥打听点事儿呢!”她跑到车跟前儿,屁股往上一颠,一下子就坐到车耳板上了。

“二肥子!你这两口二人转唱得真不错呀!”

“不好!人家说我唱二人转歌味儿!”

“嗯!这味儿好听!我愿意听!不过……”

他有些遗憾的接着说:“就凭你这两口,在庄稼院真是屈了材料了!”

上一篇:浴火真情 下一篇:你好,结个仇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