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回来了(251)

作者:思庚 阅读记录

纳兰严教授象对随他学习多年的学生,称呼付云河时,省去了姓,亲切的直呼「云河」。

先生和学生关了门好生谈心。

一个多月来絮绕在学生心头的困惑,先生直言不讳,一一解答。

白安东一眼就看上了萧鸿轩书房里挂着的横幅,莫非是萧鸿轩的书法造诣精深,而是「治历明时」四个字引起了白安东的共鸣。

都说改革开放全国一盘棋,实际情况呢!东北本就是重工业基地,依旧是改革的老大哥;

沿海占着地域优势,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先动起来的,占了先机,自然而然的就吸引过去大批资金,人才。

深处内地的本省,短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显然不具备客观条件。

纳兰严教授很欣赏新上任的白安东书记。

白安东书记务实!

肯于弯腰做实事,甘为人梯,踏踏实实为下一任打好了基础。

上任后推动的,修路架桥,深挖农业产业经济,大力的普及药材,果木,经济林……

大多都是些投入大,见效期长远。

可是,白安东终究是个有抱负的高级官员,依旧想在自己任期里结出些成果。

所以,主政一方的白安东才会对槐树村小小的搬迁项目格外重视。

没有大的经济进步,政策上有成功的破局尝试,也是一份厚重的政绩。

纳兰严之所以在来海南前,规劝白安东,站在槐树村项目的幕后,老人是考虑到这个项目与大政方针有冲突,站在台前的政府官员,很难避免被攻击指责。

若是白安东隐在幕后,付云河冲在前面,有点闪失,白安东还能够动用自身的影响力,把整个事件控制起来。

听了老师的解说,付云河一下子就想明白了。

为什么自己要在休息日私人的时间飞来飞去,而接送自己的都是私家车辆,忘返机票也是私人出资提前订好,省建筑设计院改了数次后的设计方案,其实是从大改动往纳兰和萧鸿轩原设计方案靠拢的一个过程,设计院收了自己陪着曹秀秀送去的五十万设计经费,付款方清楚地标明了是欧阳静个人出资……

纳兰严看着付云河露出恍然的神色,接着肃容评点才认可的这个学生。

话说的很直白,先是肯定了付云河从政后的业绩,再则,直言付云河这些年大鸣大放的做法,是无奈之举,没有人脉,没有欣赏自己的高层,只得是在虚里求实,工作要做,功劳要抢,投机专营,自我鼓吹。活的太过辛苦。

说的付云河差点泪奔!着实是没想到一直对自己不假辞色的老师,竟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纳兰严也给学生点明了以后的道路。

白安东越是以一种私人的方式和付云河来往,在外人眼里,付云河越发板上钉钉是白书记的嫡系。

来了海南没能完成白书记的托付,回去挨训,只会是增加人们认为付云河是白安东嫡系的认知度。

重要的,是一定要扎实的做好槐树村项目,思想要和白安东保持一致,不做任职一届的政绩面子工程,要做成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惠民利国项目,也是经得起审查审计的阳光工程。

兴许,槐树村项目就是付云河打开仕途向上通道的契机。

第133章

君子以直报怨

迎来送往付云河的次数多了,就连机敏的曹秀秀也难免变得有些麻木。

在机场停车场里交错进出的车辆间专注的开着车,丝毫也没察觉到后座上的付云河神情一瞬三变。

车上了机场通往市区的高速路,曹秀秀才开始断断续续向付云河打听着此次海南之行的收获。

便是曹秀秀提了问,也没用心听付云河答复的是什么,海南那边具体的情况,方才在机场停车场等候付云河的时间里,曹秀秀直接和弟弟曹斌电话连线,又和纳兰和萧鸿轩都通了话。

比起才从海南归来的付云河,来接机的曹秀秀还要更为了解海南岛上的事情。

曹秀秀直接把车开到了景园小区谢莹家楼下。

白安东这些天一直住在景园小区。

家门钥匙是从萧鸿轩手里要来的,刚开始,他一个人住进来,随同的赵秘书和司机老贺,曾提出反对意见,见白安东态度坚决,便要求同住进谢颖家里,却也被白安东拒绝。

白安东不愿有外人进入这个家,不想冲淡了家的氛围。

而且,为了不因自己的入住引起骚动,将他的号牌醒目的奥迪轿车只用做上班后的公务,每日上下班都让老贺开着萧鸿轩留在楼下的银色捷达轿车。

赵秘书和司机老贺就近住在了隔壁纺织厂招待所,不放心白安东居住安全,私下联系了付云河,暗中加大了景园小区治安巡逻密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