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回来了(377)

作者:思庚 阅读记录

“怪不得三哥会逼着我跟着您和爸爸去南方生活,还总是阻挠我回古城来。”欧阳静恍然大悟。

“是的,鸿轩这样做都是因为你父亲请求他,他才会逼着你远离故乡。”

搞清了过往种种,欧阳静陡然间想到此行的诡异,“妈,我父亲到底出了什么事?”

“你父亲今天骑自行车出门,被车挂了,摔了一跤,当时昏迷过去,送到了医院,急诊科的医生不知道你父亲身体本身有缺陷,用的药物引起你父亲多处脏腑快速坏死,你父亲现在的妻子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医院已经要放弃治疗,是我通过电话,抬出你爸爸的名头,要求他们尽可能挽留你父亲的生命。”

靠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泪眼朦胧,看着车窗外一轮新月,欧阳静心里暗暗的呐喊着;“三哥,你在哪呢!”

第197章

思无邪 8

蔡晓娥已经度过的三十五岁的生命,在她的意识里被分成了两个部分。

前面一部分时间很长,记忆很模糊,恍如隔世。

后面一部分相对的时间要短很多,却有着许多色彩斑斓的鲜活片段。

嫁给欧阳子乐的六年,是蔡晓娥最不愿从记忆中抹去的印迹。

十九岁结婚嫁人,五年后因为不孕被丈夫赶出家门,乡里的婚姻,不满法定年龄,宴请过了宾客就算是完成婚嫁仪式,少了张结婚证,倒也便利了离婚也不必去民政局办理手续。

被丈夫一家人轰出门外,就算是净身出户。

婆家不要,娘家怕接回了女儿婆家追上门讨还彩礼,硬着心肠也不收女儿进门。

顶着王二媳妇的名,蔡晓娥在乡里四顾无亲,一咬牙,横下一条心进了城。

城里好讨生活,但也要有本事或是出得起一把力气。

小学毕业就辍学回家的她,除过地里的农活,就没了别的能耐,真要下苦力的活计,一个女子又比不得壮汉能干。

顶下个铺面做点小买卖也要本钱,兜里只有娘家妈偷偷给的五百块钱,要坐吃山空也顶不上三俩月光景。

嫁给欧阳子乐前的五年时间,蔡晓娥从拎着篮子走街串巷贩卖从乡下收来的时令蔬菜,到买了三轮车骑着车走街串巷卖菜。

说起来本钱多了,似乎小菜贩子的买卖做大了,有一点却一直没改变,在只有五万多常住人口的小县城里,蔡晓娥一直在和城管,工商打着游击战。

没个固定经营场所,小菜贩子也和庄稼人一样,要看天吃饭,加上要东躲西藏做买卖,收入自然很微薄。

在县城租房舍不得花钱,要便宜就只能往远处偏僻乡村找住处,一早一晚十多里地,来回奔波着,苦点,累点,活的倒也踏实。

欧阳子乐和他的前妻,都是过日子的人,蔡晓娥是从每次自己路过公路段家属院这夫妻俩都等着买上一批新鲜蔬菜猜测到的,一斤菜和市场差了三五分,一毛半毛的。

被丧偶的欧阳子乐拦下自己,还把自己带到了他两室一厅的楼房里,给她看在婴儿床上打滚的胖小子,问她,愿不愿意做孩子的妈妈。

一个健康的孩子,曾经是蔡晓娥最宏大的人生愿望,后来变成了幻象,再后来又变成了噩梦。

从床上抱起满身奶味的胖小子,一瞬间被激发出强烈母性的蔡晓娥,就决定了,无论要自己付出任何代价,她也要成为这个孩子的母亲。

这一次结婚,很正式,去民政局办理的手续,捧着压着俩人合影照片盖了圆圆钢印的大红色的结婚证,蔡晓娥整整一宿乐的没合眼。

丈夫年纪比自己大,还是大的有点偏多,比亲爹老子只小了几岁。

可是丈夫是正经的国家干部,吃公粮拿俸禄,住的是城里的楼房,自己生不了孩子,大儿子胖乎乎的,刚刚半岁,打小养大,还不就是自己的亲儿子!

婚后,有了丈夫支持,在家不远的巷口盘了个小门脸,卖烟酒小百货,捎带着新鲜蔬菜;

头顶有了一片瓦,工商手续办齐全了,不怕刮风下雨,做事安心踏实;

凭着走街串巷卖菜待人实诚的名声,小生意做的一年比一年红火。

有好事自然也有糟心事,结婚六年时间,夫妻俩都是分房住,丈夫对自己很客气。

但是夫妻间过分的客气太久了,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品的出苦涩。

起名欧阳宝的儿子,是维系夫妻关系的纽带。

宝贝一天天长大,叫出的第一个清晰的词,是妈妈。

即便是现在,送儿子上学,牵着他的小手,蔡晓娥的心都是酥软的。

丈夫身上总有股药味,每隔一段时间还会神秘的消失一天半天,结婚后在一起共同生活时间久了,蔡晓娥也都习以为常。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