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虐尽天下人(94)

作者:漠然子陌 阅读记录

新的政令颁布:

严格规定官员名下奴籍人数上限,按品级依次递减,以直系三代内最高品级为准,多者需要放归良籍,有举报者必严查惩治。有功名的读书人也有规定。农户与工户最多不能超过二人,商户按照所交税额分级规定等。

设立国家医药基金,普及医药相关知识,大力扶持惠民药店等。

三十五岁以下丧夫无子女的守节女子,如不另嫁,需保证正常生活并领养至少两个孤儿,三十五岁以上者不做限制;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逼迫女子守节,不得将二嫁女以利益交换方式出嫁等。

有很多不适合在政令中写的对人有益的,比如女子20岁以后生的孩子会更健康聪明,大部分大臣便做了示范,上层影响下层,百姓的生育年龄也就升到了20岁了,诸如此类,比发布政令更快了一些。

--------------------

作者有话要说:

我真的不会写朝堂,心好累。有关朝堂的事情大概就到这里了,下一章应该就是写甄嬛传的那些人了,甄嬛已经在佛堂里呆了三年了……

可以猜一猜各个公主的归宿

再写两章应该能完结吧,望天

附上待嫁的公主,欢迎报名驸马爷:

淑和帝姬周妤纱,云霏,生母吕盈风(已死),养母汤静言(悫太妃,乐安王太妃)不一定会写到,毕竟已经扔出宫了。

温仪帝姬周妤纹,良玉,生母曹琴默(已死),养母沈眉庄(惠贵太嫔)。

嘉荣帝姬周妤绫,无忧,生母慕容世兰(皙华贵太妃)

柔毓帝姬周妤婠,胧悦,生母甄嬛(罪妃),养母浣碧(颖贵太嫔)

仁康帝姬周妤缦,和佑,生母浣碧(颖贵太嫔)

安令帝姬周妤绣,怡宁,生母方淳意(谦贵太嫔)

第55章 第二十二穿妖妃安陵容11

=======================================

乾元旧人四散去,公主归宿各思量

李珊理顺了前朝,对垂帘听政的兴趣便少了很多。

其实她一开始并没有想走摄政的路子,只是御沧即位后她才发现,这个乖巧的孩子已经学来了玄凌的多疑和算计,又没有玄凌执政的手腕和经验。帮他,要花费很大的心力才能不被过河拆桥,不帮他,反而是海阔天空。不过两人毕竟还有母子情分在,御沧也不是野心勃勃的人,他心里隐隐地明白李珊对权力其实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身在高位想做出一些事情。因此他对李珊摄政的事情并不反感警惕,反而在处理政事遇到困难的时候对权力失去了热衷,有了做甩手掌柜的心思。这样的心思一起,多疑去了几分,人越发的释然豁达了。

朝堂已经步入正轨,许多忠于李珊的大臣已经站在了高位,李珊和御沧都无为而治也没人借此作乱,倒让心有算计的大臣越发觉得李珊和御沧高深莫测,更平静有序了。

此时已是永靖三年,平静多时的后宫也起了异样的声音,李珊便把目光放回了久不关注的仁安宫和仁寿宫。

仁安宫住着所有有子嗣的太妃太嫔,失去了争斗品玄凌,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倒也没有矛盾。杜佩筠分位高人一等,只讨好着李珊,养育着予滢,再没有不顺心的;沈眉庄身体虚弱,关起门来过日子,除了太医问诊便再不接触外人;浣碧和方淳意因为三个帝姬的亲密而渐渐熟悉,深宫寂寞中算得上朋友了,二人都没再提过甄嬛。并不值得李珊费心。

而仁寿宫虽然吵吵嚷嚷,但有红楼中的夫人们在,也没惹出什么乱子。李珊却有点嫌弃她们了,要知道玄凌后来选秀幸宫女可是百无禁忌,人实在是太多了,年纪轻轻为玄凌守了寡,苛待了李珊也不太忍心,只能由着内务府提供大批的衣食。

李珊算了算宫中的财务,又想到如今的国情政策,给御沧看了财务数据,圣旨发下。

皇帝以身作则,响应新政令——先皇妃嫔,无子女者,三十五岁以上可回娘家骨肉团聚,宫中送年例,也可进入宫中管理的岫云寺带发修行;三十五岁以下可归家骨肉团聚,须嫁娶或收养孤儿,宫中赐婚且有傍身银两。

此事一出,举朝哗然,因为是御沧亲自发旨,反对的声音被压了下去。三个月内,仁寿宫的先帝妃嫔便走了个精光。“王夫人”等人很快找到了归宿,还有赐婚圣旨和赏赐。其余人看到了先例,陆续的嫁了或立女户收养了孩子。士族总是不会在找得到背锅者的时候骂皇帝的,于是李珊终于得到了妖妃的评语,只是鉴于李珊的地位和良好的声誉,比较含蓄,而李珊是素来不爱管这种口头上的威风的,何况平民百姓对李珊的看法还是正面的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