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穿越后我开启了病弱主公路线+番外(380)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弘农杨氏祖上乃是汉昭帝时的丞相、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婿杨敞,杨敞玄孙杨震官居太尉,号称“关西孔子”,之后其子杨秉,其孙杨赐,至今日重孙杨彪皆为太尉,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弘农杨氏到现在已经出了四位太尉。

四世太尉暂且可以放到一边,能拿来琢磨的是弘农杨氏先祖那“关西孔子”的称号。

孔融自己作死了,曲阜孔氏目前没有第二个主事人,下一代还没有成长起来,嫡系又被孔融这个四岁让梨的神童嚯嚯的不剩几个,就算曲阜孔氏是孔夫子的后人,一时半会儿也恢复不过来。

读书人读书人,大多数人读书都有功利心,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没有上面的扶持,只靠世家自己想开启民智几乎不可能。

子曰:有教无类。

但是绝大部分世家,甚至可能连曲阜孔氏自己,都可能更乐意将读书的资格把持在他们那些少数人手中,物以稀为贵,这道理放在人身上一样合适。

人人知书达理的天下听起来的确令人向往,如今儒家大盛,不管是世家还是寒门,启蒙读书学的都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放开世家对知识的垄断,对儒学的传播百利而无一害。

这么简单的道理不会没有人懂,可是愿意不看出身来教导学生的,迄今为止也只有郑玄那少数几个人。

他现在才刚刚开一个口子,等纸质书能够大量传播,到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大爆炸,老爷子先有点心理准备,免得将来真到了那一天接受不了。

真正的孔子后人这会儿靠不住,借弘农杨氏“关西孔子”的名头也不是不行,等过些年稳定了天下,再扶持一个听话的孔氏族人来接手这件事情,左右天下读书人没谁敢对孔夫子不敬,那时候的他也不是经不起反扑。

杨彪看着面上带笑的原焕,沉默半晌又是一声叹息,“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只是此事事关重大,你……算了,事已至此,说再多也没有用,你好自为之吧。”

原焕笑意不减,“小子刚到冀州之时,冀州尚且在袁本初手下,郡县到处都是袁本初的旧部,当时的情况太尉清楚,如果不尽快招揽新的人手,只怕冀州各郡官署现在还是个空壳子。”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向来信奉宁缺毋滥,不让他自己培养人才,郡县的空缺没有人补上,他也不是干不出让各地官署只剩个空壳子这种事情。

他当时初来乍到,对这个世界没什么真实感,大不了所有人一起玩完。

第119章 众生皆苦

原焕既然敢将邺城书院以及藏书楼对所有人都开放的事情告知天下,自然不会什么准备都没有,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有旧,杨彪和他说这些是看在两家的交情上,换成其他人只会暗中使坏,没有给人使绊子还提前打招呼的的道理。

老爷子拿他当晚辈才出口相劝,他不是听不出好坏的人,所以才有耐心给老爷子掰开来解释,换成其他人过来,别说解释,能多给一个眼神都是他有涵养。

杨彪没指望自己的话能被听进去,他只是想提醒袁家小子做事不要那么急躁,有些事情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如果轻而易举就能成事,古往今来也不会有那么多失意之人。

原焕面对老爷子时态度极好,老爷子说什么他都认真听,听完之后再回话,半点也不会让人感到敷衍,杨彪本来是劝他做事别那么拼命,好歹给自己留条后路,免得将来后悔莫及。

结果到了最后,被说服的反而是他这个想劝人的。

原焕非常清楚杨太尉的性情,像老爷子这样尽节护主之人,心里地位最重的不是弘农杨氏的利益,而是大汉天子,不管天子之位上坐的是刘辩还是刘协,他都能拼了性命去保护小皇帝。

天下纷乱割据,中原战乱不休,南方割据自治者更是数不胜数,在朝廷顾及不到的地方,兵士骄横、贿赂公行、用人滥进、州邵荒凉,百姓困苦久矣。

天灾不断,战乱绵延,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读书人世家子又能好到哪儿去,若无人主动推动儒学传播,将来战乱四起,读书人连命都保不住,谁还有精力教习儒学?

孔夫子和孔门圣贤在先秦时期那么艰难的条件下给后人留下那么多典籍,儒学能传播到现在不容易,若真的因为战乱而丢了传承,这个责任谁担得起?

原老板内里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看上去再怎么孱弱温雅也挡不住他一顶一顶给人扣大帽子,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他是为了在乱世中维护儒家文化,力求中原正统薪火不息,不管怎么说,他只知道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事情并没有朝坏的方向发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