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弄巧不成拙+番外(218)

作者:史今朝 阅读记录

直到开始写文,这个概念才有了活起来的机会。

我前几天在微博上说,没有从十八岁开始写文,有些遗憾。

看到有宝贝留言说,你走的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我现在想想真是这样。

没有当初的那个插曲,可能就没有现在的这个故事。

也不会有现在的廖清杉和应如是。

然后,这个插曲也为我之后的职业选择,增加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所以,“吃亏”是福这话真没错。

(当然,我不觉得我临时替朋友做了份工作就是吃亏,那次,我的收获远远大于付出,所以我加了引号。)

要不就改成能干是福吧。

哈哈。

最后说一点感谢。

写作永远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读者在挑选自己心仪小说的同时,作者也在通过自己的作品去筛选读者,去寻找人群中的共鸣。

写文以来最幸运的事情,就是有一群特别用心在看文的读者。

大家的每一条评论,我都看了,有很多印象都非常深刻。

所以,非常感谢大家的懂得。

对我来说,一个故事,真正需要发力的阶段就是文章的前三分之一,最多前二分之一,后面的故事,其实是这些人物握着我的手在写作。

所以,每次说再见的时候,最难过的那个人永远是我。

但不说再见,又怎么和新的故事重逢呢。

不过,我还是很惊喜。

写出令我满意的池漾、林洛希、邹喻,其实都在我的预料之中。

但写出令我满意的应如是,确确实实超出了我的预料。

第一次写女追男,第一次写这么欢脱的女主,我也忐忑过。

不过,我现在回头看,心态早已从最初的不自信,到现在喜欢得不得了。

是想到我们悠悠宝贝,心思就能瞬间软下来的程度。

她和廖清杉为代表的中国青年,是真的能在自己的领域闪闪发光、蒸蒸日上。

所以,他们的存在,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力量。

我在本文的立意中写:“文化自信,重在文化,不在自信。”

大家不要误解我的意思。

这句话,不是为了让我们不自信,或者去挑剔,而是为了警醒我们,不要懈怠。

文化走出去,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需要无数传媒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日复一日的努力和打磨。

但身为观众,我们还是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这一点毋庸置疑。

所以,希望我们,包容一点,明辨一点,慎思一点,自信一点。

最后,快乐一点。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要着重提到快乐。

因为,提到文化、提到文明,大家先入为主的永远是它的附加意义。

它是历史课上需要熟记的史实,它是政治课上需要默写的知识,它是语文作文里需要背诵的素材。

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它枯燥、无趣、形而上,离我们的生活很远。

但其实不是的,我们或许都忘了它存在的根本。

了解我们国家的过去,尤其是那么辉煌的过去,本质就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就如年老师所说,这应该是一种崇高的体验。

现如今,我们都会为自己逐渐丰盈的口袋,感到快乐。

但其实,我们更应该为自己逐渐富饶的内心,感到快乐。

所以,我把这样一个大家先入为主觉得严肃的主题,嵌在了一个这么快乐的故事中。

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有着生于这片土地才能锻造出来的高端审美;

有着看到优秀文化便能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

这些,都是一种既能及时享受、又能延迟满足的快乐。

我始终觉得:艺术给人带来的快乐,不是来自结果,而是来自过程。

所以,希望大家下次走进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的时候,能够放下“我一定要学习到什么知识点”的心态,全情地去投入、去感受这些灿烂的文化。

那些该学的东西,或许自然而然地就落入你的脑海中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

希望我们,包容一点,明辨一点,慎思一点,自信一点。

最后,快乐一点。

我们生于这片祥和的土地,被五千年的优秀文明熏陶着长大。

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快乐的事情。

-全文完-

作者有话说:

全文完!

因为晋江入了VIP就不能有免费章节,但这则后记我又很想以比较正式的方式发出来,所以就发在了正文,但大家是不用为后记花钱的,所以全订的小伙伴在这章评论,都送红包(此评论永远有效!!!)

上一篇:那三年 下一篇:明天去看雪好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