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腓只想当咸鱼[清穿](293)

作者:娉袅 阅读记录

只是上午的加急信件刚送回去,这一封就不必加急了,按照正常速度送,在第四日方才送到了胤礽的手里,这一日的胤礽又变回了那个温润如玉的太子。

康熙在江宁又停留了一日,第二日便带着众皇子们看过太后后便出发,下一个目的地便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杭州。

太后、宜妃、荣妃和五公主则是被留在了江宁织造府。

主要还是因为太后重病,虽然已经好了些许,却不宜舟车劳顿,而康熙的行程已经被耽搁了几日,再耽搁下去也不合适,只能先行出发,归来之时再将太后一同带回。

行船两日便到了杭州,恰好这一日也是长安的生辰。

到了杭州之后众人便换了马车继续前行,浙江巡抚紧紧跟在康熙身后,宛若惊弓之鸟一般盯着周围的动静,没一会就要叫来手下询问。

他实在是被浙江总督的下场整怕了,生怕也来个刺杀,他可不确定自己能有浙江总督的好运气能逃过一劫。

途中经过了钱塘江,康熙特地在钱塘江停留了一会,恰好初五正是钱塘江会涨潮的日子。

康熙继位以后,对钱塘江堤坝的建设格外的重视,尤其是钱塘江时常涨潮,每次涨潮潮峰都高达数米,倘若堤坝无法建好,必然使得两岸百姓受累。

康熙带着长安远远地观察钱塘江的动静。

此时的钱塘江还是平静无波,微风吹来,也仅仅让江面泛起丝丝的涟漪。

“阿玛,为什么要停在这里?”长安这些天在船上,看的都是水面和两岸的风景,此时对钱塘江并没有兴趣。

“阿玛带你看看钱塘江涨潮的盛景。”康熙目光远眺,朝钱塘江方向看去。

“涨潮?”长安歪着脑袋,对这个没有见过的景象还是十分的好奇的。

“有古文曾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如今总算能一见。”熟读史书的胤祉也看向钱塘江,心里还有些小激动。①

胤禛、胤祐、胤禩三人没有说话,眼中却是一样的好奇,也想要看看什么样的景象能称之为「伟观」。

胤祺的汉学十分糟糕,完全听不懂胤祉那句话的意思,只能默默地望向钱塘江。

“这钱塘江涨潮可是被苏东坡称之为「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确实值得一观。”胤禔康熙二十八年随着康熙南巡的时候已经见过一番钱塘江景象了,那样蓬勃迸发的景象直至现在仍是觉得回味无穷。②

虽然听不懂哥哥们在说什么,长安却能感受到哥哥们火热的内心,不免对钱塘江涨潮的景象心生好奇。

作者有话说:

注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出自宋朝周密的《观潮》(文言文)

注②:“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出自苏轼的《观潮》(古诗)

第132章

康熙等人到达钱塘江的时候已经是午时了, 没等多久,平静无波的江面上忽然泛起阵阵涟漪。

薄雾笼罩在江面上,远处的小山也被遮得若隐若现, 就在此时,随后远处忽然传来惊天动地的响声。

伴随着响声,江面的平静忽然被打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忽然出现了一条白线, 白线越来越近, 也越来越高,甚至有种遮天蔽日的气势。

长安瞪大了双眼看着此时江面上的动静, 看着潮水越来越近, 忽然有种下一刻就会被潮水淹没的感觉,赶紧搂紧康熙。

白浪翻滚间,像极了一往无前冲锋的军队, 气势磅礴,在呐喊、嘶吼中狠狠地撞在了堤坝之上,溅起了数丈高。

江水涨潮来地又快又急,在长安还想要细看的时候却已经悄无声息的结束, 只留下了肉眼可见高了两丈有余的江水。

“这钱塘江涨潮当真是气势磅礴。”胤禛感慨道。

“这潮水涌上来的时候让我有种要被淹没的感觉。”胤禟拍拍胸口, 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

“此次涨潮比起上回可是不输分毫。”胤禔也是叹道。

康熙虽也震撼于涨潮的气势, 但他更满意的地方在于堤坝的稳固, 看来这浙江河道总督做得还是不错的。

再看两岸前来观潮的百姓以及繁盛的街道,康熙的心情便更好了。

“长安喜欢这钱塘江吗?”康熙满脸笑意地问道。

“喜欢!”长安果断地点头。

这样的盛景怎能让人不喜欢, 只可惜这涨潮来得迅猛又去得快,都没能让他好好观赏一番。

康熙看出了长安的遗憾, 轻笑着说道:“这杭州的美景可不只有这钱塘江, 朕再带你去看看别处的风景。”

今日可是长安的生辰, 他在到达杭州之前便下令安排好了一切,务必抱着行程不出意外。

“世人有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今我们也是托了长安的福,能将这杭州好好的参观一遍。”胤祉笑着调侃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