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学习成为人生赢家(235)

作者:飞叠 阅读记录

季知行一喜,双手打字:“你的论文发在《华夏科学》?”

“是的。”

太好了,俞竹藜的期刊选择叫季知行喜笑颜开。

自NS方程破解之后,物理、工程、天文、气象等各领域科研人员纷纷加以应用,科研成果呈井喷式爆发。

在得知《华夏科学》还有这么一篇可以称为集大成的论文后,各界学者合力促成SCI数据库收录《华夏科学》期刊,以便大家在应用NS方程时更加便利地引用参考。

从此,在《华夏科学》上发表的论文也可以称之为SCI论文了。

而季知行的那篇论文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被引用了上万次,因为期刊影响因子的评价指标与论文引用数息息相关,所以《华夏科学》的影响因子持续增长,如今已有12.632,期刊影响力大大提升。

很多原本受限于考评机制的国内学者向《华夏科学》投稿的意愿大大增加,华夏学术界的代表性期刊已经有了繁荣的势头。

但季知行知道俞竹藜选择《华夏科学》投稿与影响因子无关,毕竟,那篇论文所解决的「晴空湍流」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向影响因子更高的《Science》《Nature》或四大数学顶刊投稿也肯定会被收录。但他仍然选择向《华夏科学》投稿,就表明他也怀着建设华夏学术期刊的热忱,也愿意为提高华夏的学术话语权出一份力!

什么是同志?这就是同志!

作者有话说:

本章对反引力的描述参考《UFO空中悬停揭秘——破译引力的物理实质》。

第73章

“低温光镊”实验室一地狼藉, 散落着各种零件,看起来就像一个维修厂。

叶诗、邓廹、梁梓蹲成一排,目不转睛地盯着季知行手上的动作。

“80x80μm微米球透镜。”季知行说着伸出左手。

邓廹连忙在满地的零件中找到季知行需要的东西递过去。

季知行一边将物镜嵌入光学操控模块, 一边说道:“帮我找一下低噪单频激光器,要波长2647拓扑荷数39的。”

“好!”梁梓开始满地乱找。

叶诗候在一旁,心惊胆战地看着季知行将95万的Aresis Nano高速多光阱纳米显微镜拆得七零八落,又替换各种零件重新组装。

由于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完全颠覆了传统光镊原理, 所以市面上根本找不到完全合适的光镊仪器, 只能在现有仪器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叶诗本来联系了技术人员到实验室按照他们的要求现场改造,但是技术人员在搞清楚他们的需求后, 表示臣妾做不到啊!这种基于新原理的仪器改造相当麻烦, 不是接一段纳米管或焊一个新物镜那么简单的事。

技术人员头也不回地跑了,季知行当天回宿舍就进入系统空间的实验室开始拆仪器了。这个实验室什么都有,包括传统光镊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他打算自己动手, 试着改造出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调整时间流速后,他在系统空间内拥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充分地试错。

后来,叶诗又联系了好几个仪器大厂的技术员, 没有一个愿意接手那么麻烦的订单。而这时候季知行在系统空间经过无数次的拆解组装, 已经对改造仪器有了十足的信心, 于是向叶诗自告奋勇。

叶诗没想到看着稳重谨慎的季知行竟然是他们小组中最胆大的一个, 想了想还是不敢自作主张,面陈高霄教授请他来定夺。高霄教授连多问一句都没有就同意了。

“一百万以下的仪器随便造, 一百万以上的悠着点造。”

因为高霄教授的信任,季知行并没有为了掩饰自己的改装技术而糟践东西, 直接按照在系统实验室里确定的最终方案动手改造。而叶诗等人蹲在一旁给他当助手。

其实要改装的只有照明光路和控制光路, 所以季知行只用了4个小时就改装好了, 又花了半个小时调试,总算搞定了实验所需的关键仪器。

叶诗半是不安半是兴奋,他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纳米显微镜,问道:“你哪里学来的这一手啊?”

季知行含糊地说道:“我以前不是在阎教授实验室待了一段时间吗,后来还搞过零重力座椅。”

“哦哦。”叶诗在脑子里补全了季知行话里故意漏掉的信息,防护凝胶和零重力座椅都是创新性产品,季知行以前为了实验需要肯定也这么折腾改造过。

他倒是没有再追问防护凝胶、零重力座椅的仪器与光镊仪器能有什么关系,学神嘛,触类旁通不是很正常的吗!

有了合适的仪器,“低温光镊”小组再一次开始实验。

这一回非常顺利,季知行精心设计的实验方案完全可行,实验进度每一天都能超任务地往前推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