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学习成为人生赢家(244)

作者:飞叠 阅读记录

倒不是不忿于自己落后于人,事实上,如果正是因为他这条鲶鱼的出现而激活了樊继安的科研动力,促使芯片领域形成良性竞争,那未尝不是件好事。只要华夏能自主研发出高端芯片,出自谁手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两个团队之间的竞争远远没有到白热化的地步,以樊继安的行事风格,为什么会这么急匆匆地抛出最后的底牌?

而且,这份重磅论文竟然发表在《华夏科学》上。

以往,樊继安在芯片领域的论文不是发在《Science》就是发在《Nature》,却从来不会选择其实在芯片领域更专业的《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和《Physics Reports》。

究其原因,无非是为了影响因子罢了。《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和《Physics Reports》影响因子20多,而《Science》《Nature》却高达60几。

而如今《华夏科学》的影响因子虽然已持续增长至13.879,但比起《Science》《Nature》还是无可比拟。

以樊继安的素行,要说他心怀建设华夏期刊体系的热忱,季知行是不太相信的。

所以,种种异常叫季知行对樊继安这张底牌的真伪产生了挥之不去的怀疑。

打从心底,他盼着樊继安的量子芯片技术是真实的。因为,以樊继安在华夏芯片领域的话语权与权威性,如果他研制的量子芯片存在纰漏,那简直遗患无穷。

一旦暴雷,国产芯片市场无疑会遭受重创,经济损失、政治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危害性比起当年的「汉芯」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是由于EUV光刻机的缺位,量子芯片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还有得等,短期内他根本没法借由市场反应来辨析其真伪。

季知行往前翻页,又从头开始研读那份论文。

“基于多波长堆叠InGaN/GaN多量子阱结构的c面和半极性面混合光谱的单芯片白光设计……”

嗯,这部分应该是没问题的。他昨天在系统空间实验室模拟了双波长堆叠的c面InGaN/GaN多量子阱(MQWs)发光二级管的载流子浓度,与论文结论相符。

“控载流子特别是空穴在量子阱有源区的分布,实现双波长发光峰比例调制……”

这部分他不太清楚实验方案,但按照他自己摸索着对自发辐射复合率以及极化电场等进行了研究,通过调节双波长堆叠的InGaN多量子阱的阱层和垒层厚度,是可以实现论文中的表述的。

季知行看着看着,忍不住又开始薅头发了。

量子芯片与光子芯片从底层逻辑就迥然不同,所以,虽然如今他搞光子芯片搞得如火如荼,但在量子芯片领域的造诣肯定是远远不如樊继安的。甚至,即使是高霄教授也在樊继安之下。或者可以说,在量子芯片领域,国内无人能出其右。

季知行是真心盼着樊继安的量子芯片为真,可若是量子芯片为假,他也希望能尽早发现问题,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纠结的思绪被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

季知行回头望去,俞竹藜握着手机从隔壁实验室走了出来,隐约听到俞竹藜称呼电话那头为“焦主任。”

季知行想了想,燕大姓焦的主任好像就是教务处的主任。他本来没想太多,但不远处俞竹藜的声音却越来越大,语气是有别于平常的焦躁,似是和焦主任起了争执。

隐约传来的只言片语叫季知行有了不妙的猜想。

俞竹藜挂掉电话后,朝季知行走了过来,他说:“学校说樊继安教授需要人从数学角度进一步验证连续自旋、叠加和纠缠的量子特性,安排我到量子信息研发中心配合研究。”

季知行心底一沉,果然如此,这用膝盖想都知道是樊继安的伎俩。燕大搞偏微分的人才又不止俞竹藜一个,偏偏把俞竹藜从光子芯片项目中抽走,不是为了打压他们还能是为了什么?

他们的光子芯片研究进度能如此之快,俞竹藜功不可没。

他在摸索基于VCSEL阵列的三维光子芯片架构时,俞竹藜直接从数学角度给出了二维光学数据,借由所述数据输入层确立了可寻址VCSEL阵列。相当于打好地基,他直接就能往上搭建钢筋。

当他试着实现将DNNs的整个工作光路通过高亮度单光子源和高时空分辨的单光子成像技术集成时,俞竹藜熬了两个通宵,算出了光量子二维行走模式的瞬态网络特性。借此,他很顺利地将芯片架构体积缩小至微米级。

总之,跟俞竹藜共事,科研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丝滑。

而如今,樊继安正是要借由名正言顺的工作调动来斩断他的这只臂膀,打压光子芯片的研发工作。

这就是学阀!

俞竹藜紧紧抿着唇,他心里很清楚,这次工作安排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