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风物魔王知(58)

作者:贺兰倾霜 阅读记录

“加之参加省试需及时入京, 豗州远离京都, 举人们往往到了京都就错过了报名时间。除非有人愿意留在京都等来年省试。但朝廷为举人们免住宿费用,只针对的是当年应试科举者。那些错过省试报道时间的举人们,若要留京一年,费用只能自己出。如此,每年科举, 豗州在榜者寥寥无几。”

司功参军叹了口气:“那些举人们, 考中入仕者大都留在了京都。而错过省试者,即便回来后做起了教书先生, 也不能教授学子们最新的科考知识。至于外地有名的文人, 更不可能来豗州传授所学。也因此,豗州的师资仅能支持州学与豗州各县的县学, 私人书院很难在豗州开办下去。”

“果然和我所想一样。”辰郬岫在来豗州前就大致了解了豗州的教学情况, 也自己推测过原因,并制定了应对方案。

“我打算在豗州各县都修筑书院,过几日我会把各县书院选址以及设计工图交给司士参军, 让他带人修建。等建好投入使用后, 你记得按时督查各书院教学情况, 并及时告知我。”辰郬岫把自己计划的各州应修的书院数目清单递给了司功参军。

司功参军看过后说:“可是……大人, 下官刚刚提到过豗州师资不足,兴办如此多书院虽看起来可惠及各县,但实际效果恐怕不好。”

“师资方面我自有安排。我制定了书院规章,此外,对于州学和县学我也调整了现行教学计划。这些你都拿去登记并实施。”辰郬岫将一本册子给了司功参军。

司功参军阅读了册子上的内容后,很是惊讶:“这作息规章,是国子监的?”

司功参军曾于国子监就读,因此他对于国子监规章非常了解。

“是。我打算在豗州的州县学及各私人书院启用国子监规章。”

辰郬岫在离开京都前,托祁荣景向国子监借来了一份日程表抄录。

“可是国子监一些课程……”司功参军还是担忧师资方面的问题,但辰郬岫说他在师资方面已有决断,就没问出来。

辰郬岫看出了司功参军的忧虑,对司功参军说:“师资方面我已有明确规划,一定可以比现在豗州各学府好。”

“是,下官明白了。”

司功参军之前就听说过辰郬岫在户部很有决断力,办事得当。今日见辰郬岫态度坚定,应是真的做了详细规划,于是司功参军没有再提出异议。

司功参军走后,辰郬岫又命人叫来了司兵参军。

司兵参军行礼后问辰郬岫:“不知大人找我何事?”

“豗州地界内江湖人士主要居于哪里?”

“回大人,豗州江湖人士主要聚集在豗州与蓤州交界处的豗蓤山上,那里有个江湖门派叫豗蓤派,此派人士剑法超群。”

“那此地百姓对于武学态度如何?”

“豗州百姓有不少愿意习武者,其中也有些人拜入豗蓤派。不过豗蓤派毕竟可容纳的人数有限,豗州又没有武馆,所以很多爱好武学者并不能获得专业指导。”司兵参军告诉辰郬岫由于豗州州衙资金大都投资于州学县学以及本地农业、手工业发展了,所以一直未建设武馆。

“我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司兵参军离开后,辰郬岫向司户参军要来了账本清点。

翌日,辰郬岫清点完州衙资金后,向州衙捐献了自己的部分资金。

司户参军在核查今日账款时发现多出了一笔来自辰郬岫的捐款,连忙带着账本找到了辰郬岫。

“见过大人。”

辰郬岫正在图纸上规划着武馆的布局,见司户参军到来,停下了笔,问:“何事?”

“大人,你忽然捐出如此多银两是为何?”司户参军将账本翻到了记录辰郬岫捐款的那页。

“我打算在豗州建设武馆。据我调查,豗州百姓有不少愿意习武者,但缺乏系统的教学。豗州一直未能有武馆就是因为资金问题。本地不能仅有授予文学的州学县学,武馆也应建设,供学子自己选择。从我在纴州经商起,我已经积攒了不少资金,所以我就捐出了这部分供豗州各县修建武馆。至于武馆的武学先生,改日我会亲自去豗蓤派,请豗苓派人士担任武学先生教授大家武学。”

“原来如此,下官替豗州百姓谢过大人。”

过了几日,辰郬岫亲自前往了豗蓤山。

豗蓤派的林掌门得知辰郬岫来到后,亲自迎接了辰郬岫。

辰郬岫心想这豗州地界的人士和当初他到其他州县时确实不同,不仅百姓热情,江湖人对他更是和善。

到了议事厅,辰郬岫向林掌门说明了来意:“林掌门,听闻每年都有不少豗州人拜入豗蓤派,但毕竟豗蓤派可容纳人数有限。豗州又没有武馆,很多人无法获得专业的武学指导。我捐献了部分资金,有意在豗州在各县开创武馆。豗蓤派各位侠士都是江湖豪侠,这武馆的武学先生我想请豗蓤派的侠士们担任,不知林掌门意下如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