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夜城的列车(12)

作者:倾江一诺 阅读记录

“全车都睡了,只有我们醒着。我们是特殊的,这其中一定有老天的用意。我的想法是找出我们几人的共性,来回答“你是谁”这个问题。这个特性一定是有关身份的,我第一步……”

“精神。”

杜雨晴嘴里突然蹦出来两个字。她脸上还是没什么表情,默默盯着手机。她的声音比较粗,像女中音,但语气又是轻柔的,和侯佳音正相反。

姜辞墨很耐心地问:“什么精神?”

杜雨晴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眼睛对着姜辞墨,如同两汪清凌凌的泉眼,姜辞墨甚至能在其中清晰地看见自己的倒影。

“精神依托。”杜雨晴一字一顿,似乎生怕她听不懂,“身份证上的身份是为了方便管理,对人的客观统一注解,只代表人的一小部分。剩下更大更广袤的部分,是人在精神上对自己身份的认同。”

“比如隋风哥哥,他的户籍在北京,老家在铁岭。假设他18岁开始在北京生活,那么直到现在,他刚好在两个城市各度过了18年。在法律身份上他是北京人,并不代表他认同自己是北京人。从民俗身份上他是铁岭人,也不能认为在他心中铁岭就是他的家乡。一切都要他自己决定。

再比如他的工作。一名软件工程师不一定热爱自己的工作。如果他喜欢钓鱼,他会更喜欢称自己为钓鱼佬。如果他更看重家庭,会愿意首先介绍自己是一位丈夫和父亲。”

讲完一长段话,她长舒了口气,“这才是他真正的身份。”

杜雨晴虽然声音小但胜在口齿清晰,姜辞墨轻易就理解了她的意思。于是她笑:“你会怎么介绍自己,我想听一听。”

杜雨晴微微吸住下唇,下巴皱出三道褶,表示出她的情绪涌动。姜辞墨就这样一直等着,过了一分多钟她开口:

“我姓杜,双名雨晴,是小太阳的朋友。”

“小太阳执着勤奋,有着太阳一样的动力,照耀着她身旁的我。她有远大的理想,成为医生济世救民。她顽强坦荡,从黑暗的地方走出来,却从不隐藏伤口。她敢爱敢恨,胸中燃烧着我触不到的火焰。她给我信任,给我依赖,她是我这辈子最好的朋友,没有之一。”

她居然笑得露出了七颗牙,姜辞墨目瞪口呆地看着全球变暖,冰山融化。

“我没有朋友。”姜辞墨道。

杜雨晴摇摇头,“没事,她以前也没有朋友,现在有了。你也总会等到。”

姜辞墨没接茬,“你希望我怎么称呼?”

杜雨晴涨了下嘴,有一瞬间的失神,然后迅速说:“你可以叫我杜杜。”

有意思的名字。当一个人开始在谈话里露出亲昵,代表她的心已经转向。姜辞墨用胳膊拄着大腿,左手托下巴,做出一个伸脖子歪头的姿势,她记得自己上中学时就是这么跟人咬耳朵的:“好。你可以叫我莉莉娅。”

杜雨晴皱了一下眉,似乎感觉不太舒服。姜辞墨在心里叹了口气,熟练地解释道:“这是我的小名,父母给起的,从小到大大家都这么喊我,嫌太长叫莉莉就行。”

“我没这个意思,”杜雨晴慌忙摆手,“我觉得很特别,我很喜欢,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姜辞墨乐了。

“杜杜,”她讲,“你的心思很容易猜中啦。”

杜雨晴又做出了一个很明显的惊讶表情,眨眨眼睛,“很明显吗?”

“是的呀。”姜辞墨说。她不禁想,自己是不是也没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外露呢?否则隋风怎么也能猜中她的心思呢?难道年长看年轻永远都能一眼望到底?

“嗯——那这些情况我了解了,可社会身份也是必要的,同样影响着人的判断。”

她接回手机,换行到第五行,上面打了四个字“精神家园”。

“是精神依托。”杜雨晴细声细气地讲。

“我会更喜欢这个词。我解释一下,就是在一个人的精神舒适圈中,不仅有自己赖以支撑的和认同的,也有潜移默化的和没意识到的。即使隋风认同自己是完全体东北人,北京人的身份仍然制约着他的社会活动,那些北京提供给他的慰藉也留在了他的精神世界,所以……”

看孩子闯关的隋风突然举手:“我不认同我是东北人,我是东北京,那个,东京,不,华北,东华,华东……我是北方人。”

“好的哥。”姜辞墨心想他没说泛东北亚就不错了,“所以,杜杜……”

杜雨晴点头,“我愿意配合。”前面还有一句尽管她不赞同。

她又灵活地爬回自己的床,拽下来一个朱红色亚麻双肩包,看肩带磨损程度应该是上学用的。姜辞墨愣了一下:“你信佛?”

上一篇:向光[追夫] 下一篇:恶意杜苏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