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行(284)

听了亲娘这话,黄莹儿倒是不乐意了,反驳道:“说白了,您和爹就是嫌贫爱富,人家早就说浩哥以后肯定有出息,您们当初还不愿。”

见母女俩言辞神色有些异常,凤笙是个外人也不好插言,只能岔开了话题,问起黄莹儿别的事来,这才将此事翻篇。

黄莹儿没有留太久,很快就离开了。

她家中还有幼儿,而她丈夫陈浩是个孤儿没有亲眷,虽家中仆从众多,可黄莹儿并不放心留个年幼的孩子在家中,急着赶回去。凤笙也没有多留她,只说让她改日把孩子一起带来,不用拘礼。

等黄莹儿走后,凤笙才问起昨日九姨娘提及之事。

其实这事说起来还是与陈浩有关,陈浩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幸亏自身品行端正又够努力,才能在黄家名下的铺子里从跑腿伙计,一直做到三掌柜。

可再是掌柜,于黄家来说,也不过是个下人,他与黄莹儿的私情被发现后,自然遭受了来自黄家的许多刁难。

不光黄金福不同意,九姨娘也不愿意,他们想的更多,在商场上什么样的龌蹉事没见过,谁知陈浩是不是因为黄莹儿的身份,才故意勾引年幼无知的小姐。这事可触犯了黄金福和九姨娘的底线,换做黄金福的性格,棒打鸳鸯后自然不会饶了这小子,还是九姨娘心慈手软饶了陈浩一条小命。

这陈浩也是个有决断的,知晓自己若是不出头,跟意中人肯定没有以后,大抵还存着一份想出人头地给黄家人看的志气,他便冒险和人一起出了海。

苏州本就临海,扬州以盐闻名,而苏州则是以繁荣的手工织造闻名于世,光苏杭一带每年产出的丝罗绸缎便不计其数,这些除了畅销大梁境内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则是运销给海外的那些夷国。

大梁并不禁海,于沿海各地设市舶司,用以进行朝贡通商。

可惜朝廷重农抑商,再加上大梁自诩地大物博,十分瞧不起那些夷人,所以市舶司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朝贡之上,于通商之上却毫无进益,官府无作为,可海上贸易的利润却足够人疯狂,也因此滋生了很多走私海商。

当然,普通的商人肯定不敢走私,还是通过市舶司门下,却对市舶司官员加以收买,大家心知肚明,彼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至于许多海商都靠着与夷人做生意发了财。

可这财也不是那么好发的,尤其是那种手中本钱不多的小商人,他们很多都要亲自出海,去往他地购来大梁没有的物品,通过倒卖获利。而海上气候变幻无常,又有海盗出没,一不小心就会丢了命,也因此很多人称这种出海是做搏命的买卖。

当年陈浩便去做了这生意,半年后从海上回来,人被瘦得脱了形,却带回了一袋子红宝石。就靠着这袋红宝石,陈浩发了人生第一笔财。

等手中有了周转的银钱,陈浩更不会放过这门生意,就这么把大梁的丝绸瓷器运出去,再从其他国家运回宝石香料等物,陈浩也算赚得钵满盆满。这小子人胆大,也是个有成算的,就这么一来二去,在苏杭一带也算闯下了一点名头。

至此,他才能堂堂正正踏入黄家大门,将黄莹儿娶回家。

至于九姨娘昨日说的那句话,就跟陈浩做的这生意有关,陈浩也是与丈母娘顺口说了一句,提及吕宋多产稻,当地百姓饮食习惯和大梁别无不同,这次凤笙让黄家帮忙筹粮,却束手无策,才会想起此事。

听完九姨娘的话,凤笙陷入沉思。

她自是清楚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无缘无故九姨娘怎么会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尤其海上的事本就说不准,以前的一句闲话,就能让九姨娘不顾身份当着凤笙的面提及,背后肯定没有这么简单。

知晓事情没那么容易瞒住,九姨娘想了想,道出实情。

其实事情很简单,陈浩的生意碰到了难处,所谓民不与官斗,这海上的生意本就无常,不管是经过市舶司还是走私,都必须与官打交道。而暴利自然少不了竞争对手,以前小打小闹也就罢,如今陈浩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自然碍了人眼。

黄家在江南一带经营多年,自然也有关系的,可这关系也分地方。就在陈浩焦头烂额之际,凤笙突然给黄家递信过几日会登门拜访,这不就求到了凤笙的头上。

至于黄家为何这么卖力,其实陈浩的生意,黄家也是入股了的。也是通过陈浩,九姨娘和黄金福才接触到海上贸易,事关己身,自然不留余力。

第129章

看来黄家在海上没少赚银子。

凤笙得出这一结论。

而她径自沉默不语,一旁坐着的九姨娘, 瞅着她的表情, 心中惴惴不安。

假面的盛宴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