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玄门事业后我给霸总当保镖(275)

作者:Profeta 阅读记录

言烬在这样安静又闭塞的环境中快呆自闭了,只能像只精力旺盛的哈士奇似的四处翻箱倒柜地败家。

反正他是被迫待在这里,真拆坏了什么也是绑匪的错!

结果还真让他翻出了点东西。

在他这间屋子床脚的缝隙中,他找到了一本老旧的书。

书的材质非常旧,应该是百年前的孤本。大概是一直放在恒温的结界中,除了书页有些脆,保存的十分完整。

言烬抱着书坐到床上,看着有些污损的封面,艰难辨认上面的字迹。

“《庸史.武将传》?”言烬读出书名,彻底迷惑了。

名为庸史,说明这竟然是一本史书,且记录了一个国号为庸的朝代的历史。

可问题就在于,如果他记得没错,华国从来没有庸这个朝代啊。

言烬带着巨大的疑惑翻开书页,发现除了朝代名字没听说过,整本书与普通的史书并没有区别。

听名字就知道这本书主要是武将传,里面记载了大大小小193位武将,其中战功赫赫的名将就有24人。

听上去不算多,但实际上这个数字放在整个大国史中也是十分惊人的。要知道,即便是华国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名将也不过十余人,武将更是很多没名没姓。

言烬往后翻翻,想看看有没有对大庸这个国家的介绍,结果发现了更迷惑的一点:庸朝竟然只存在了56年。

短短56年,竟产生24位名将,只能说这个朝代不是一般的善战。有可能从建国到国家灭亡,一直都在打仗。

重武轻文、善战、只存在了56年……

言烬反复咀嚼这几个词,只觉得十分熟悉。他好像在哪里看过相同的设定,但是印象很浅。

言烬琢磨着,脑中的迷雾渐渐拨开。忽然,一个画面映入脑海。

那是他第一次去段淮幽父母的西郊别墅,在他的众多收藏中找到一块被动了手脚的岭山玉。自己为了让段淮幽能够理解岭山玉中的瑕疵,讲了书中看到的岭山玉由来。

“……小时候我曾在师父的一本古书中看到过……距今约五百年前,华国曾出现过一个强盛却短暂的王朝,这个王朝只存在了56年……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但是在第四任皇帝上位不到十年后,整个王朝竟然完全消失了……”

没有名字,没有在正史中留下任何一笔的无名朝代。

言烬睁大了眼睛,只觉得手中薄薄一本书沉甸甸的。而他更不明白的是,无名朝代的史书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言烬心情复杂地再次打开书,一页一页看过去。

书并不算厚,只是全书都是繁体字加文言文,读起来并不容易。不过也许是小时候被师父逼着读了太多古书的的缘故,书的内容虽艰涩,言烬适应了半天也能读得顺畅了。

言烬将除了吃喝睡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啃书上,终于在找到书的第三天,也是他来到结界的第五天,看得差不多了。

目前读到的内容只是中规中矩,没有言烬意料中的劲爆信息,剩下的几页记载了大庸的最后一位皇帝。

庸朝的最后一位帝王永诚帝和他的祖宗们一样,极其热爱征战。书中记载他当政时期国富力强,而他本人就位列名将之中,手下亦有一员猛将。

这员猛将本是岭山草莽出身,在一次意外中救得永诚帝性命,由此被帝王收入麾下,崭露头角。

永诚帝仅在位9年,在此期间,这员猛将几乎一直在征战的途中,为大庸夺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一次大败敌国后,帝心大悦,对随军战士大加封赏。只是主将当时已是镇国一品大将军,封无可封。

帝王想了想,只得赐其国姓“花”以示重视与亲近,又望他能永远如此无所畏惧,故赐名花不惮。

“啪!”

老旧的书本重重砸在地上,激起一层尘土。言烬却顾不上这些,脑中一直反复回转这个名字。

花不惮,花不惮……

这是庸朝最后一位镇国大将军的名字……也是师父的名字!

言烬的眼中满是茫然,会是巧合吗?

不,言烬弯腰捡起书,心中思绪翻腾。且不说花姓本不常见,他的直觉也告诉他,书中人和眼前人一定有着某种关联

——甚至有可能就是一个人!

活了几百年的人,言烬的瞳孔微微收缩,师父到底是什么?

他压下惊疑,继续往下看。

只是史书本就不厚,看到花不惮这个最后的镇国大将军已经进入了尾声。再往后就只寥寥几笔记载了将军的结局:一次战败后,镇国大将军极其精兵三千全数阵亡。又半载,大庸不复存在。

可越是简单,越是疑点重重。

且不说从来常战常胜的大庸为何突然大败,且是无人生还的大败。就说庸国优秀的士兵将领数不胜数,真的会因为一场战争的失败而导致整个国家在短短半年内就消亡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