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1029)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听到这儿,晋世杰缓缓出声:“手足厥寒,脉细欲厥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云珩抬眼看了一眼晋世杰,提醒道:“患者冬天怕冷,久寒已久。”

晋世杰一个激灵:“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家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嗯!”

云珩站起身:“晋医生负责开方吧。”

晋世杰点了点头,看了一眼云珩。

之前晋世杰觉的自己和云珩是有差距,可差距应该不大,可这一刻,晋世杰觉的自己和云珩的差距好像不小。

第566章 云珩的变化

“云医生!”

晋世杰打印好药方,客气的递给了云珩,让云珩指正。

“嗯!”

云珩接过药方看了一下,然后递给晋世杰,晋世杰签字盖章,这才递给女孩。

“回去吃上几天,如果有什么异常,随时前来复诊。”

“谢谢!”

女孩点着头,道了一声谢,然后起身出了诊室。

等女孩走出诊室,晋世杰没有急着叫下一位患者,而是笑着对云珩道:“云医生,都说当中医药博闻强记,我自问也算看过不少书,接触的病案不少了,和你比起来还是有差距呀。”

就刚才女孩这个病案,云珩在分析的时候引经据典,《伤寒论》、《内经》里面的条文,随口就说了出来。

中医人治病,除非到了第三个阶段,水平到了岳安云等人的水平,可以做到随机应变,对症用药,灵活拟方,大多数中医人诊病都是要参考一些典籍的。

面对一个病症,你的判断是不是准确,有没有错误,怎么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就是前人经验以及中医典籍里面的一些分析。

很多人说中医不科学,没有根据,其实这才是大谬,中医虽然是经验性的医学,可也有自己的基础的,所有的分析和延伸都是从基础框架开始的,并非无的放矢。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中医确实需要博闻强记,见识要广,看的书要多,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在面对病症的时候迅速的找到参考。

《内经》、《伤寒论》、《千金方》、《本草纲目》等众多的中医典籍和中草药相关的书籍要看,其他的一些相关书籍也要看,只有看的多,才能灵活运用。

一些了解过中医的人应该有所感触,之前对中医一窍不通,突然感兴趣了,从图书馆借一本《伤寒论》回去看着,尽管对照注解,看的还是白话文,却依旧看的是一头雾水,一知半解。

因为中医的很多书籍涉猎都是很广的,依靠现在学习的什么数学、物理、生物这些知识,压根就是看不明白的。

什么是八卦,什么是五行,什么是阴阳,正气、邪气,外邪内感,大多数人都只是事实而非,又怎么可能看的懂?

这一段时间,晋世杰也了解了一些云珩的情况,云珩是去年才拜师屈同文的,之前也只是中州省中医药大学的寻常研究生而已,怎么就能记住那么多。

“所有的条文都只有运用在实际的临床病案中,才能真正的记下来。”

云珩笑着给晋世杰解释。

别看晋世杰是中医世家出身,可现在接触的病案还真没有云珩接触的多。

就这半个月,两千多个小时,哪怕一小时看五位患者,云珩接触的患者就已经上万了。

模拟空间各种类型的患者,各式各样的患者,云珩都是先自己治疗,不懂的对照面板,上面有注解,对照实际病案,哪怕以前云珩没看过的书籍,在结合病案的时候,都会印在云珩的脑海中。

晋世杰或许小时候背的歌诀不少,也跟着晋安平接触的患者不少,可上了初中,上了高中,上了大学,多少都落下了,云珩自己呢,上万的病案都是这一年之内接触的,记忆犹新。

看了一眼晋世杰,云珩犹豫了一下,缓缓道:“晋医生你从小接触中医,看过的书籍不少,各方面基础非常扎实,胆魄也有,在面对你一些病症的时候也有自己的想法,相比同层次的医生,算是相当优秀的了,可实际临床经验还是欠缺了些,中医是实验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医学,只有不断的接触临床,不断实践,自己的知识才会转化为能力,临床水平才有可能提高。”

“对于刚刚接触医学的人来说,最初阶段是进步最快的,如果十年还没有什么进展,后面进步也不会太大,这个阶段很关键的。”

原本这一番话云珩是不想说的,有些话说的多了,或者身份不同,你说了人家不一定感激。

同样的话,屈同文等人来说是一个效果,云珩自己来说有可能是另外一个效果。

你觉的你是为了人家好,或许人家在心里骂你,还没我大,看好了几位患者,装什么大尾巴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