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1390)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谢老和胡老两位都是大专家,贯通中西,这些基础的东西总是知道的吧,这里面可曾有什么成分?”

“我去,长见识了。”

“原来是这样子。”

“之前还真不太了解。”

边上一些不是医生的人听的是恍然大悟。

不少人其实都不懂,中医用中药材治病,靠的究竟是什么,是药物中的某种成分?

现在听云珩这么一番解释,不少人才知道,原来靠的是四气五味。

胡文艺和谢开阳张了张嘴,竟然找不到合适的话语去反驳。

这些东西他们都懂,都知道,正是因为知道,所以他们清楚云珩并没有胡说八道,每一句都是有理有据的。

“中医是建立在中药材特性的基础上的,神农尝百草,尝的就是四气五味,神农没有透视眼,也没有显微镜,更不知道病毒。”

云珩继续说道:“所以,中医和中医药是不分家的,两者是相互依存的,中医药离开了中医,就等于失去了正确的使用方法,中医离开了中医药,就等于失去了趁手的工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谁离开谁都不行。”

“除此之外,中药还有归经的特性,药有四气五味,人其实也有,了解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中有体质的差异,同样的病症,在不同的人身上,就有差异,所以在用药的时候就有差异,这个差异是中医的根基决定的,而不是某位中医人水平不行决定的,中医哪怕再与时俱进,这一点都是改不了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性,所以在实际的临床中,纯中药制剂的使用往往容易出问题,病情轻还好,小问题,可要是危重患者,那就容易出大问题。”

第819章 陈凡明的转变

“啪啪啪!”

有人轻轻的开始鼓掌,然后其他人跟随,渐渐地,现场掌声响起。

最先鼓掌的是陈凡明。

等到掌声落下。

陈凡明这才说道:“云医生刚才的一番话,可以说从浅到深,从根本上道出了中医的精髓,中医用药,从来不看成分,只看偏性,只看四气五味,只看归经。”

“我记得岳美中岳老,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医案。”

陈凡明语气平淡,娓娓道来:“当时是七十年代末,一位十岁的女孩子患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病症,发病的时候,嘴唇哆嗦,四肢不由自主的下垂软瘫,完全没有自觉,边上人无论如何的喊也没有任何的回应。”

当陈凡明说到这儿的时候,像云珩、马铁全、岳安云等不少人都知道陈凡明说的是哪一个病案了,岳美中岳老,名中秀,号云锄,不对,号锄云,出生于1900年,1982年去世,享年82岁。

岳老是建国初期相当有名的中医名家,冀州省人士。

岳老之前是教书的,25岁的时候积劳成疾,患了肺痨,经常吐血,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岳老开始发奋钻研医书,28年放弃教书,专职行医。

陈凡明说的这位患者,可以说是岳美中治疗的诸多患者中的一位,不过这个病案却相当经典。

陈凡明继续说:“当时孩子的父亲是看过不少医生的,现代医学甚至查不清病因,只是当成癫痫。”

“岳老看过孩子,仔细询问之后才知道,孩子的这个症状每天发作两次,每次都是一到两个小时,时间过了之后,孩子就主动转好,而每次发病的时间都是中午十二点左右和晚上十二点左右。”

这个病案不少人都听过,特别是在场的中医人,而边上的医药代表们却没有听说过,这会儿都啧啧称奇。

每天中午十二点和晚上十二点前后发病,这个倒是有点奇怪。

陈凡明继续说:“岳老见过孩子之后,先行观察,孩子发病差不多是十一点多开始,到了一点过一点就好转,而且看上去就像是没事人一样,一点后遗症都没有。”

“孩子的父亲告诉岳老,他跑了两家医院,医院说孩子患的是癫痫,目前并没有特效药,这个病很有可能伴随其一生。”

说着陈凡明语气低沉:“十岁的小女孩,每天发病两次,伴随其一生,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而小女孩的病症,哪怕是岳老也是第一次遇到,之前从没听说过,也没有遇到过,可岳老细细询问之后,根据患儿发病的时间判断,午时是阴生之际,子时是阳生之际,子时和午时阴阳交际的时候,平衡打破,所以孩子才会生病,因而岳老判断孩子是阴阳失衡,然后投了小柴胡汤,仅仅三剂,小女孩病愈,之后从未复发。”

听到这儿,哪怕云珩等不少人之前都听说过或者看过这个病案,这会儿也禁不住被陈凡明的讲师带入了进去,心神震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