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1529)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有人说脸色黄,自己下意识看着就脸色黄,有人说脸色黑,你原本看着不黑,看着看着好像都有点黑了。

“其实这就是不得其门。”

云珩笑着道:“因为从一开始我们的关注点就错了,望诊,察言观色,看的方面很多,我们总是把自己局限在看人家肤色或者脸色上,越看越不得劲。”

“如果换一个思路,我们不是中医,而是心理医生,从患者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观察他的每一个细节,走路,走过来怎么样,精神状态,是不是没睡好......”

“最关键的一点,中医四诊不是分开的,我们看不懂可以问,不要单纯的去看,问哪儿不舒服,为什么没睡好?”

说着云珩又在闻和问上面画了一个圈

“在问的同时,有没有什么异味,询问的时候也可以注意,有没有出汗......当一系列东西结合在一起,你心中有了一定的判断和思路,这时候你再看,就能看到更细致的东西。

“比如你判断患者是肝脏有问题,这时候你就能注意到差别......要一步一步的把自己从局外人的身份逐渐转化为局内人,把复杂的东西逐渐简单化。”

“就像我们上学考试的时候,试卷发下来,我们先做简单的,遇到难题先空出来,因为当开头几个难题耽误了我们过多的时间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就开始焦虑,越到最后,简单的题反而不会了。”

“其实作为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较真或者说钻牛角尖,难住了我不放手,就要看,就要看个明白......”

说着云珩又在切诊上面画了一个圈。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是相互依存却又相互独立的,每个人都有天赋,有的人就擅长观察,望诊厉害一些,其他三诊配合,四诊合参,相较无误即可,有的人鼻子灵,观察能力差一些,这时候我们就不要执着于望,发挥自己擅长的地方......”

“有的人感觉灵敏一些,能清晰的感觉到脉搏的变化,切诊容易入门,但是望气不行,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也有自己的短板,刚开始学,一定要学会扬长避短.......”

下面的同学听的是津津有味。

“我去,我就是,我就是,我就是太执着了。”

“我觉的我也是,总是觉得辨别不清,中医好难学,我觉的自己就不是学中医的料,都快放弃了。”

“是啊,是啊,可听云医生这么一说,我又觉的好像不难。”

同学们的情绪瞬间就被点燃了。

“看看吧。”

窗户外面,雷毅回头对王志强道:“这一节课不亏吧?”

“不亏,不亏。”

王志强笑着道:“就这种效果,这种水平,再送出一个周佳佳都不亏啊。”

第924章 中医怎么治病(下)

教室里,云珩继续讲着。

“很多同学都觉的中医难,我刚开始上学的时候也觉的,为什么觉的中医难?”

“难主要是难在没有一个量化,我们好像没有什么明确的依据去判断,好难啊。”

同学们都禁不住笑了。

云珩的很多话确实瞬间就说到了同学们的心坎里面了。

差距不大,刚毕业,是真的能说中这些学生心中所想的。

“可自从我下了临床之后,我才发现,其实中医的这个没有量化,其实就是最好的量化,没有明确的判断依据才是最好的依据,反过来讲,这也是中医最特殊的地方,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有同学就要问了,没有依据,怎么还特殊了?”

“其实并非没有依据,而是这个依据就在我们平常的所见所闻中,我们不需要量体温,患者感觉到口渴,全身发烫,不舒服,种种表现,就说明患者发热,只要患者没有任何的不适,胃口好,睡眠好,那么他发烧不烧又有什么关系呢?”

“好好一个人,没有任何的不舒服,吃饭吃的好,睡眠睡的好,也有精神,就因为体温高了点,我们就想办法去降温,然后还降不下来,揪头发,自己为难自己?”

“这种在我看来其实才是不科学的,人体有差异,就说小孩子,中医中就有‘变蒸’这么一个说法,正发育的孩子,每过一段时期就会有异常性的发热,体温稍微偏高,但是这是非常正常的范畴......”

“患者表现出来的疼痛、寒热、种种不适,就是最好的证据,任何病症都不会毫无征兆,都会通过气色、脉象、精神等各方面表现出来.......”

“大道至简!”

说着云珩回身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

“中医看上去复杂,其实抛却所有的枝叶,简化下来也就两个字——平衡。”

“这个平衡又主要表现在阴阳、虚实、寒热等方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