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1862)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现实中之所以厉害的中医少,正是因为一方面接触患者的机会少,能遇到愿意教的师父难,大多数人都靠着自己摸索,一步一步的熬。

都说传统的师承传承模式落后,可正是那样的方式,才能培养出一位又一位高水平的名家。

以前所谓的庸医,要么是江湖游医,要么是乡村野医,都是自己靠着医书自学的,有着名师指点的,水平大都不差。

所以,这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的,并不是不可以。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传统文化的缺失,环境的变化,中医根基的动摇.......”

云珩继续说着。

很多人说以前的陋习啊,封建思想了,规矩啊之类的。

为什么现在不少上级医生不怎么愿意教人?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是一方面,还有就是普遍缺乏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

以前的师承关系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教会了徒弟,徒弟比自己厉害,多半会骄傲,就像是屈同文和季风文。

可现在呢,没有了那种氛围,教会了徒弟,徒弟踩着师父上位,抢了师父的饭碗,转眼还说是自己多么牛皮,师父对自己怎么不好。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谁敢放心教?

中医和传统文化本来就是一体的,传统文化的不受重视,也是学习中医难的一个因素。

云珩的发言时间规定的是四十分钟,等到云珩讲完,正好是中场休息,休息二十分钟。

冯兴平一边和云珩走出会议室,去外面吃点点心喝点水,一边道:“云医生讲的好啊。”

“其实很多事情大家都知道。”

云珩笑了笑,他今天讲的,其实在场的专家医生没几个人不知道的,只不过有些事情做起来难,大多数人也力不从心。

就今天的这个发言,主要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让谁学多少,而是发声。

屈同文特意给云珩说过。ωωw..net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任何时候,我们不一定要所有人都认可帮助我们,但是可以聚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是凝聚起来,力量是可怕的。”

云珩今天说的,有人肯定是不认可的,就像当时和谢开阳等人辩论,像谢开阳、胡文艺那样的中医教授并不止一两位。

如果把现在的中医分为两派,一派是传统中医,一派就是新中医,新中医中大部分人肯定不认可云珩的说法,觉得细致化,借助西医经验,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也并没有什么不好,甚至这方面是有着一定的突破的。

原本一些疑难病症,西医治疗难度大,借助中医有了新的进展,这样的成就被一些人认为是中医的改变。

然而传统中医大部分肯定是认可的,再加上西亚医院做出的成绩,会议接触,未尝不会有一些老专家。老中医支持西亚医院,哪怕送自己的一两位徒弟过来充实一下西亚医院,那今天云珩发言的目的也达到了。

屈同文对云珩说:“现阶段,就是要把一部分优秀的纯粹的中医人凝聚起来。”

当时屈同文还笑着打趣:“不要觉得‘云锄’是什么负担。”

“我当初进医院,要是有西亚医院的气氛,现在也不至于如此。”

冯兴平笑了笑。

其实站在冯兴平的角度,从个人私人的角度来讲,他是应该恨云珩的,毕竟是竞争对手,可云珩和西亚医院做的事情确实值得尊重的。

第1173章 会议落幕

“今日,全国中医高峰论坛继续在我省西华市西亚医院举办,本届高峰论坛.......”

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周月婷和江菲雪还有米诗琳一边吃饭,一边看着电视,电视里面正是江州新闻。

“会议现场,全国知名老中医,燕京中医大终身教授,国医大师谢云章........”

“西华市西亚医院青年医生云珩就传统中医的学习经验........”

如果是中央新闻,可能不会这么细致,不过会出现云珩的画面,毕竟云珩的发言时间挺长的,这一次云珩发言,其实是代表了传统中医们,所以给予的时间不少。

能在这样的峰会中有着长达四十分钟的发言时间,除了众位领导和相当顶尖的中医名家,其他人是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的。

这次峰会并不是辩论会,也不是研讨会,不是所有人坐在一起挨个发言,而是有分量的一些人有着发言机会。

就中医和中医药的现状还有未来规划等等,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都可以提一提。

像梁万明、马铁全等人,也只有坐在下面听的份,当然,会议的最后一天会有草案需要投票,到时候可以举个手什么的。

“珩珩,那是珩珩吗?”

周月婷看到云珩的时候,都觉得自己眼花了,那可是省新闻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