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235)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所以天气变化,往往意味着气温下降,这个是没问题的。

这一点其实也就符合任学东所说的遭遇风寒水肿加重,这在中医中属于风水。

“还有吗?”云珩问。

“患者同时还伴随四肢关节酸疼,伴有胸闷,应该还兼有湿邪。”任学东补充道。

“嗯。”

云珩点了点头。道:“排除你之前的思维,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是不是豁然开朗,拨云见日?”

任学东急忙点头:“云老师,我之前是一叶障目,钻了牛角尖了。”

“这是思维惯性,毕竟现代医学已经深入生活了,别说我们这些学医的,就是普通人生病,代入的也都是现在医学的认知,但是我们是中医,看病的时候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中医医生,以中医思路为主,不要受其他思维的影响。”

云珩笑着道:“现代医学可以借鉴,但是不能作为中医的主体,要不然你的思维就限制了。”

“嗯,我明白了。”任学东点着头。

“那么现在你再看,患者应该是什么病症?”云珩问。

任学东想了想,道:“患者颜面浮肿,但是其他症状,比如一身酸痛、小便不利等,按照这些症状来看,应该是太阳湿病。”

云珩点了点头,开始在电脑上打字,一边打一边道:“从症状来看,患者是太阳湿病没错,所以治疗的时候应当借鉴风湿的治疗,发汗,但是却要微微汗出,当用麻黄加术汤。”

任学东急忙道:“湿家身烦通,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慎不可以火攻之。”

“嗯。”

云珩点了点头,这是《金匮要略》中的原文。

“但是考虑到患者的病机,原方中的白术还要换成苍术。”

“云老师,是因为苍术祛湿效果更强吗?”任学东问。

“嗯。”

云珩已经开始打印药方了,一边打印药方,一边点头“同时苍术合麻黄汤还有助于解表,是邪气自表而出。”

任学东细细琢磨:“云老师,我算是服了,您真是太厉害了。”

云珩笑了笑,在方子上签了字,然后递给患者:“回去吃上一个疗程,吃完了再来复诊。”

“谢谢您,云医生。”

云珩一边治疗,一边和任学东互动,其实也从另一个方面增加了患者的信心,云珩和任学东交谈的时候,患者也在听着,虽然听不太懂,可这种交谈却能让患者对云珩更信赖。

一位是学生,一位是老师,老师讲解,学生分析,这种无形中的互动在患者看来,那自然是云珩水平相当高,要不然怎么给学生解惑。

所以患者接过药方的时候,原本心中的半信半疑瞬间就去了并不少。

“客气了。”

云珩笑了笑,目送着患者离开。

等患者走出诊室,云珩这才看向边上的郭东平,只是郭东平这会儿却已经呆了,一句话都没说,都没注意云珩看他,云珩见郭东平没什么反应,也没喊,继续叫下一位患者。

等下一位患者走进诊室,郭东平这才回过神来。

他真的是惊呆了。

之前郭东平是吃惊于任学东对云珩的称呼,可后来随着云珩和任学东的交谈,郭东平又呆了。

云珩和任学东的谈话患者其实听的一知半解,并不是很明白,可郭东平也是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这些理论了,道理了他还是听的懂的。

云珩刚才在给任学东解惑,郭东平站在边上,无疑也等于是旁听生。

这一番下来,患者什么情况,云珩如何分析,郭东平自然是一清二楚。

正是因为清楚了,他才更惊讶。

郭东平甚至有些疑惑,这真的是云珩?

大家同样是一个学校毕业的,还是一届,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八年本硕连读,为何云珩如此之秀?

--

作者有话说:

两章一起发了,就不分章了,君子给大家拜年了,大家新年好!

第123章 习惯就好

“见其面色不华、晦暗、唇色暗红不泽、舌质偏红、苔薄白、六脉沉涩不畅........”

云珩诊病,习惯性的轻声念叨:“症状分析,一则因为生气动怒,郁上肝胃......二则饮食减少为肝气横逆犯胃,三是肝木克土制脾.......治以舒达肝气、和胃降逆......”

望、问、问、切!

云珩的这种习惯,可以让边上的人很清楚的明白患者怎么回事,望诊发现了什么,问诊有什么情况、脉象如何,什么病症,什么治疗方法。

外行自然是听不太懂,可有些中医基础的人是完全听的懂的。

这会儿站在边上的郭东平就像是第一次见到云珩诊病的任学东一样,一时间听的是如痴如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