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392)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难不成是自己昨晚上误诊了,或者说忽视了什么情况?

要是这样的话,今晚上过去他是少不了一顿骂啊。

“倒不是误诊,只是孩子今天还一直在发烧,时热时冷,患者的家属又给高主任说了昨天西华医院医生留方子的事情,高主任觉的那个方子其实能用,您哪怕没把握,也该找人问一问。”

住院医给郭有唐说着情况。

住院医打这个电话到没有别的什么目的,也就是提前通风报信,让郭有唐有个心理准备,万一到时候高宝文问的时候避免手忙脚乱,这是讨好郭有唐呢。

“高主任觉的那个方子能用?”

郭有唐说着还看了一眼前面不远处正一个人走着的云珩。

这会儿其他人都是三五成群,云田学和云田军也和村上的人说着话,抽着烟,云珩不抽烟,自然也不喜欢闻烟味,就一个人走在前面。

“高主任当时是这么说的。”住院医道。

“行,我知道了。”

郭有唐挂了电话,急忙快步追了上去:“云珩,云珩!”

云珩听到郭有唐的喊声,停下脚步,郭有唐小跑着追上云珩,拉着云珩到了一边。

“云珩,叔问你,昨天你给那个孩子留的那个方子有什么说法吗?”郭有唐问。

云珩刚才其实也想找郭有唐询问一下孩子的情况的,只不过人多,他也没问,郭有唐这会儿问,云珩就顺便说了情况。

“孩子是痧证,应该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或者喝了不干净的水导致的,我当时看的时候,发现孩子的腘窝处静脉充盈知情,怒张,就用三菱针刺痧放血,开的方子是清热解表的,以孩子当时的情况,吃上两剂,应该就能好转,有唐叔,孩子后来怎么样了,方子您没给用?”

“吃上两剂也就能好转?”

郭有唐确认道:“云珩,你确定?”

“我当时检查的还是挺仔细的,应该不会出错。”云珩想了想,慎重的道。

“啧。”

郭有唐砸吧了一下嘴巴,道:“叔不懂中医,昨晚没让用这个方子,现在孩子还在发烧,时热时冷的。”

要是没有刚才住院医的电话,郭有唐自然是信不过云珩的,可有个住院医的电话,高宝文好像都认可,他这会儿自然就是不同的心思了。

“时热时冷?”

云珩想了想道:“这个情况应该是邪气留在半表半里的少阳经,并没有祛除,可以让服上三剂小柴胡汤试一试。”

第217章 走一趟吧

中医中,以人的皮肤为界,皮肤表层谓之表,进入脏腑谓之里,而介于皮肤和脏腑之间则谓之半表半里。

外感淫邪都是从表而入,逐渐到里,在祛除内邪的时候,邪气也是由里而外逐渐往外走。

邪气所在的位置不同,往往治疗的方法则不同,而小柴胡汤正是针对邪气在半表半里这种情况的名方。

歌诀有说: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万病此方宗。

患儿现在时热时冷,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其实正是冷热交替,正邪焦灼的阶段,所以云珩判断,患儿现在的情况正是邪气还留在半表半里的少阳经。

“小柴胡汤?”

郭有唐对这个方子还是相当熟悉的,不能说对这个方子了解,只能说对这个方名很熟悉。

小柴胡汤那可是仲景名方,《伤寒论》里面非常有名的一个方剂,也是中医医生经常能用到的一个方剂。

“嗯。”

云珩点了点头:“我之前留的方子其实是连翘薄荷饮,只不过考虑到孩子比较小,所以把方子改了一下,只用了两味药,加白糖,清热解表,孩子也容易喝,如果这个方子没用的话,用常规的退烧药和消炎药,确实会造成现在这么一个正邪焦灼的情况。”

“小柴胡汤!”

郭有唐嘴里面念叨着。

“云珩,你确定?”

郭有唐念叨了两声,然后向云珩确认。

在郭有唐心中,其实是有些瞧不上中医的。

说句难听话,现在全国在编的中医医生差不多有近十万人,可至少一大半都不怎么会看病。

甭管是什么本科生还是什么硕士生,亦或者博士生,理论一肚子,学位再高,学历再高,到了临床马上抓瞎。

郭有唐倒不是否定中医,而是中医这个行当真的是太难入门了,放眼国内,稍微厉害的中医都不是什么高学历出身,哪怕是一些高学历出身,后来都是有跟师纪录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位中医的水平有多高,往往取决于他的老师。

要是能跟一位水平高的老中医学习,医生的水平往往会提升很快,在学校里学再多的理论实践,都没有跟着老师在临床上锻炼来的实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