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464)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云珩这大半年进步之所以飞快,中医内科水平仅仅半年多的时间就提升到了五级,除了有着模拟空间之外,还有着云珩长期的积累。

这世上没有无用功,凡学必有用。

在医学院的八年,云珩每天泡图书馆,天天晚自习不间断,看过的书是相当多的。

或许当时在看的时候,云珩对书中的一些条文分析之类的并不是很了解,可看的多了,记的多了,这些东西都留在了脑海中,等现在下了临床之后,以前看过的一些东西,读过的一些东西,慢慢的就开始消化。

人都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云珩看的书多了,在用的时候,就能找到一些以前看过的条文或者分析,然后加以论证。

以前一些不是很理解的东西,随着自己的不断进步,随着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慢慢的也就开始理解,从而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模拟空间只是给云珩提供了一个额外的锻炼平台,而之前在医学院八年期间,云珩看过的那么多书籍,那么多资料,才是云珩厚积薄发的根本。

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读书一定可以改变思维,看了那么多书,云珩在思维模式上就要比大多数人强的多,在遇到病症的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肯定也要比其他人多一些。

云珩继续道:“刘老在《伤寒论十四讲》中说过,‘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要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在柴胡桂枝干姜汤中,柴胡和黄芩并用和解少阳郁热,干姜、炙甘草温补脾阳,桂枝交通寒热阴阳,牡蛎滋阴潜阳,而且能软坚散结,正好符合患者肝郁脾寒邪积的病机。”

“说的好。”

季风文真的是被云珩的分析惊讶到了。

云珩还不到三十岁,去年才毕业,临床经验不过大半年,却能说出这么一番话。

刚才云珩的一番分析,听上去好像并不复杂,可要能把患者的病情分析清楚,辩证清楚,用方也考虑周全,却不是那么简单的。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云珩能把患者的病情分析透彻,把为什么用这个方剂说的明明白白,至少说明云珩在相关方面的积累是相当深厚的。

“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季风文笑着问众人。

“没有了。”

党思平笑着道:“云医生刚才分析的入木三分,我听的很明白,真不知道云医生都是怎么学的。”

“是啊,像云医生说的有些东西,我们之前都没怎么听说过。”林永刚也笑着道。

任学东插了句嘴:“云老师在学校的时候,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泡图书馆,我听说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里面一大半书都被云老师看遍了。”

“这么夸张?”

“云珩,是真的吗?”

其他人都纷纷询问。

“没有那么夸张,我也就是喜欢看书而已。”云珩笑了笑。

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任学东说的应该是真的了。

“好,非常好。”

季风文笑着道:“学习就要有这种精神,人都说,平常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对我们来说,那就是平常多读书,用时少犯难,想要当一位优秀的中医医生,博览群书是基本功,是必修课,这一点也希望大家谨记。”

众人纷纷点头。

“云珩,这一位患者既然是你分析的,那就交给你负责了。”

季风文对云珩道。

“嗯。”

云珩点了点头,然后开了方,让季风文看了一下,然后才交给护士去备药。

“行,咱们依旧休息二十分钟,二十分钟之后咱们会诊室集合,如果没有患者,就继续分析这个病案。”

季风文看了看时间,笑着对众人道。

说完,季风文依旧是先离开了,云珩等人跟在后面出了病房。

“云珩,你刚才的分析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一边往外走,党思平一边笑着道:“我刚才还想着,柴胡桂枝干姜汤,完全不符合呀,你怎么能开这个方子呢,原来里面还有那么多的道理。”

“是呀,刚才云珩的分析,确实太牛了......”

“大家客气了,我也只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自己心中也是没谱的,要不是有季老在边上把关,我自己可没多少信心。”

云珩谦虚的道。

这也是实话。

有着季风文在边上,不仅仅是云珩,所有人分析诊治的时候,最起码都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不怕错,错了有季风文在,在带教班这边学习治疗,可自己独立应诊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没有指望,错了也没人提醒,在带教班,错了有季风文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