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676)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中医医生在面对患者的时候望、闻、问、切四诊所见,其实都算是结果,什么脉象,什么面色,什么症状,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是疾病已经发生的。

患者出汗不止,为何出汗不止,患者小便困难,因何小便困难,患者头晕目眩,又因何头晕目眩.......

单独一个症状,反推过去原因很多,可多种症状相结合,再加上脉象、面色,寻找其中的关联,排除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逐步筛选,那么交叉点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中医医生治病,一定要心细如发,医生发现的结果也就是症状越多,那么反推过去,得到的真相也就越准确。

“云老师,如此说患者应当是水逆重症?”

任学东听着云珩的分析,插嘴问道。

“嗯!”

云珩点了点头:“从脉证来看,应该是。”

这会儿云珩还在斟酌,还不能完全确定。

“云医生,这么说桂枝加附子汤是不是可以试一试?”

张耿平插了句嘴问道。

云珩没有急着回答,而是认真思考着,同时轻声道:“回阳?”

说着云珩又摇了摇头,觉的应该不太对。

“我知道了。”

岳少江突然插嘴道:“患者是水逆重症,阳虚,桂枝加附子汤固然回阳漏汗,但是却不能镇水。”

云珩愕然的看向岳少江,然后点了点头:“对,正是这一点,桂枝加附子汤可以回阳却不能镇水。”

“那苓桂术甘汤呢?”方正祥插了一句嘴。

“苓桂术甘汤能镇水却不能回阳。”

这次插嘴的是任学东。

云珩又点了点头:“任学东说的不错,以患者的症状,既要回阳,又要镇水,这么看的话真武汤最为合适。”

“真武汤?”

岳少江细细琢磨,然后眼睛一亮:“云珩说的不错,以患者的情况来看,真武汤确实最合适不过。”

说着岳少江看了一眼云珩,由衷的道:“云珩的分析很到位。”

“是呀,云老师分析的相当透彻,真武汤确实再合适不过。”

云珩张了张嘴,心说你们又来?

刚才云珩只是觉的哪儿不对劲,其实还在想原因呢,岳少江就来了一句,回阳不能镇水。

方正祥说了一个苓桂术甘汤,任学东又来了一句镇水不能回阳。

既然既要回阳,又要镇水,那不就是真武汤最合适吗?

正所谓一人计短,众人计长,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明明是大家的功劳好不好?

今天的指定模拟已经用过了,所以云珩在辩证分析的时候相当谨慎,一步一步正在推敲,任学东和岳少江两个人不插嘴的话云珩这会儿可能还在想呢,这怎么就成了他分析的很透彻了?

云珩相当无语。

你们这么玩让他有点方呀。

“真武汤?”

张耿平也细细琢磨了一番,然后点了点头:“不错,真武汤确实非常合适。”

方正祥也急忙道:“是啊,患者是阳虚水逆之本证,必须要回阳镇水双管齐下,云师叔确实分析的很透彻,真武汤具有温阳利水的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再合适不过了。”

这一番话方正祥虽然有拍马屁的嫌疑,可这会儿却也由衷的佩服云珩。

上午的时候方正祥就被云珩上了一课,见识过云珩的水平,这会儿又听到云珩对病症的分析,方正祥确实有些服了。

自己这个师叔是年轻了些,可水平真的是没的说。

云珩表现出来的水平越高,方正祥认起师叔来压力也就越小。

“都听明白了没有?”

张耿平对会诊室内的其他医生说道:“看看你们一个个,刚才这个一个主意,那个一个主意,却什么桂枝加附子汤,什么苓桂术甘汤,却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出来。”

诊室内的医生们纷纷避开张耿平的目光。

有人甚至还在心中吐槽,桂枝加附子汤明明是张主任你的主意,苓桂术甘汤则是方主任的注意,这会儿倒成了我们的了。

当然,大家也只敢在心中说一说,没人敢出声。

反正不管是什么,他们也确实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出来。

不过几位医生心中还是相当佩服云珩的,不愧是方主任的师叔,这水平果然杠杠滴。

张耿平说话的功夫,云珩已经开好了药方,交给了张耿平。

张耿平接过药方一看,就吓到了。

“云医生,这剂量是不是太大了?”

方正祥也下意识的凑了过去,看着云珩开好的方剂。

附子15g,白术白芍各12g,茯苓24g,生姜15g,比常规剂量足足大了差不多一倍呀。

真武汤的组方是茯苓、芍药、生姜、附子、白术。

歌诀有曰: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瞤惕保安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