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778)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可培训班也只有一个月,培训班结束,培训班的学生们回去之后在原医院肯定是更受器重,每个人都拼了命的往上爬。

一晃五年,第一期培训班的一些学员优秀的现在都已经是某医院的资深主治医生了,在为了副高而努力。

当然,这并非说那些学员就不好,可哪怕是季风文也很难再把那些优秀学员聚在一起了。

办一家医院,并非那么容易的。

一个是一穷二白,一个是全国五百强企业,大多数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屈同文和岳安云给云珩说这个事的时候,云珩之所以回应,一个是云珩毕业才一年,现在还在社区医院,也没什么放不下的,再有云珩也有模拟空间,自然有着比其他人更足的底气。

对季风文和屈同文来说,办一家医院,政策方面倒也好说,他们在这个领域还是能说得上话的,可资金、人才,哪儿是那么容易的。

季风文和屈同文等人行医一生,救治的大人物和有钱人并不少,可季风文和屈同文却不会登上门去,主动找某一位有钱人化缘。

就事论事的讲,一些杏林国手,中医名家,之所以地位高,让人尊重,医术精湛是一方面,医德高尚才是关键。

像李可李老,邓铁涛邓老这些国医大师,但凡提起,凡是知道的人,大多数人都会竖一个大拇指,为何,正是因为人品。

季风文和屈同文真要等上门找人家捐款投资,用自己给人家治过病救过命的恩情去说事,那就落了下品了。

乔海成这次也并非云珩主动要求的,而是人家自愿的。

“难肯定是难。”

岳安云道:“不过我们总是要做点什么,这几天我和屈老也专门聊了这件事,前两天还去了一趟西亚社区医院,见了一下云珩。”

说到这儿,岳安云笑着对季风文道:“云珩救了临城海惠集团的乔海成,乔海成还给西亚社区医院捐了一千万,这事您老知道吗?”

“知道,刚刚小任才给我说了这个事。”

季风文笑着点了点头:“云珩确实是我办培训班这么多年遇到的最优秀的学生了,不仅仅是水平,更重要的是人品。”

站的高度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

云珩的性格在班上的一些同学看来或许有些不合群,在同龄一些人或者同层次一些个人看来,或许有点不懂人情世故,可站在季风文和屈同文这样的高度和角度,他们反而更欣赏云珩这样的人。

无论云珩有着什么样的缺陷或者不足,最起码有一点,云珩在面对患者的时候是尽心尽力的,这就足够了。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世上怎么可能有那么完美的人。

“季老,西亚社区医院只是一家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云珩去之前,那边也就三五位医生,现在却已经有中医七八位了,而且在周边口碑相当不错。”

屈同文笑着对季风文道:“这次又有乔海成捐的一千万,如果再有我们支持,以中医为主导,以社区医院为试点,规模不要求多大,先把口碑打出去,您觉的怎么样?”

“社区医院?”

季风文微微沉吟:“那边我去过一次,当时云珩不在,我也只是简单的转了一下,地方小,一些事做起来确实容易一些,可把人家一群优秀的小年轻放在那种地方,不是耽误了人家吗?”

岳安云道:“我觉的耽误谈不上。”

“中医和西医还是有区别的,现代医学更注重先进的设备和仪器,而中医则更注重个人的水平和素质。”

岳安云笑着对季风文分析道:“排除这方面的差距之外,小医院和大医院最大的区别也就是能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了,大医院医生水平高,患者群体大,多样化,医生们有着更多练习的机会和学习的机会,这方面我们可以想办法弥补的。”

“安云一席话,点醒梦中人呀。”

季风文笑着道:“这几年我一直想着办个培训班,培养一些优秀的中医人才,却没想着把这个地点固定下来,你们这个说法,岂不是等于咱们就在社区医院办个中医人才培养基地吗?”

“季老这个说法倒也形象。”

屈同文笑着道。

“是呀,季老的这个说法确实很形象。”

岳安云笑着道:“现在云珩和少江都在那边,如果再能吸引一些优秀的年轻人才加以培养,不出几年,那边就人才济济了。”

说着,岳安云看到边上的任学东,笑着问:“小任,我问你,如果有这样一个地方,你愿意去吗?”

“肯定是愿意的。”

任学东急忙道:“正如岳老您刚才所说,中医更注重个人能力,如果有名师指点,小医院和大医院的差距其实也就不那么明显了,要是有老师还有岳老屈老你们几位名家时不时的指点,吸引力肯定要比三甲医院还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