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874)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成了云珩的学生,这不是瞬间就成了屈同文和季风文的徒孙了吗?

何医生这算盘打的也太精了吧?

“这怎么使得。”

云珩急忙道:“我自己都还没出师呢。”

“云老师您这样子还没出师?”

何永飞有点小失望。

他是真的有心拜云珩为师的。

杏林界很注重名分,他要是成了云珩的学生,那就是屈同文的徒孙了,等于瞬间就融入到了屈同文和季风文的那个圈子里去了。

虽然云珩年轻,没什么名气,可这重要吗?

相比拜师的好处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的。

“你不是说有什么问题吗?”

云珩跳过了这个话题。

目前来说云珩还没有收徒的打算,亦或者说云珩是真的认为自己还没有资格。

中医讲究论资排辈,讲究出身,中医人收徒那也是有讲究的,虽然收徒这事是你情我愿,可你名气不够,威望不足,贸然收徒,传出去有人会骂的。

什么不知天高地厚,误人子弟,不可一世云云。

就目前来说,收徒对云珩本人是弊大于利的。

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名分什么的,可收了学生,其实老师的义务更多一些。

云珩还没这方面的准备。

而且就收徒本身的意义而言,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传承,除了把自己的一身本事传承下去之外,老师真没多少好处可拿。

最起码一位好老师,是不会贪图学生的什么好处的。

就如云珩拜师季风文和屈同文,一杯茶名分就定了。

对屈同文和季风文来说,他们收云珩,那是看重云珩的天赋,在云珩身上看到了希望,云珩越出息,他们越开心。

而还不到三十岁的云珩,孩子都还没有呢,现在的云珩还真没有季风文和屈同文的那种觉悟。

“是有疑惑。”

何永飞虽然有点失望,可依旧称呼云老师,这个称呼先定下来,哪怕不能拜师,也算是有了名分了,云珩可以不认,他可以认呀。

虽然这个名分没有真正拜师那么权威,可也算是扯上了关系,算不上嫡系,外门弟子总算了。

“云老师,我刚才注意到了您拟的方子。”

何永飞虚心请教:“患者面部和胸部浮肿,您开的方剂麻黄剂量却不大,只有3克,难道不应以发汗为主吗?”

云珩看了一眼何永飞,何永飞能问出这个问题,看来刚才真的是用心了,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和他套近乎。

云珩本人其实是比较讨厌那种眼高手低,本事没有,整天只想着溜须拍马的人的。

刚才何永飞先称呼云老师,再之后要拜师,云珩心中就有点反感了,何永飞这个问题问出来,云珩的反感就去了不少。

作为年轻人,云珩不介意人有什么心思,只要你真的用心就行。

谁都不容易,真要能不求人,没人愿意去随便溜须拍马的。

只要目的真的是为了学习,手段不过于龌龊,云珩都是能理解的。

就如田增明、龚志红、秦大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毛病,可在平常的做事中,只要事做的好,有能力,那就能用。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可在这个方子中,麻黄的主要作用却不是发汗,而是宣肺。”

云珩耐心的解释道:“整个方剂,除了麻黄之外,紫苏辛香入肺脾两经,正好可以把麻黄的宣肺效果发挥到极致.......”

说着,云珩拿了一张纸,把方子写了下来,仔细给何永飞解释:“你看这个方剂,这个方剂虽然有麻黄,但是整个方剂却不是发汗的方剂,而是疏风清热、宣肺行水的。”

“云老师,我明白了。”

何永飞点了点头。

“你问这个问题,其实等于你还是没有搞清楚刚才的患者的情况,只看了方子,忽视了患者的情况。”

云珩看了一眼何永飞:“我当时就说了,患者是脾失运化、肺失清肃,那么用方自然是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云老师,我记下了。”

何永飞看着云珩写出来的方子,绞尽脑汁:“云老师,您这个方子先以紫苏配麻黄,通宣上焦,有祛中焦的湿浊,石膏和杏仁配合花黄宣肺降气,清热除烦?”

“对,这样看才正确。”

云珩点着头:“中医治病,首先要明白药理,懂得配伍,这样才能看懂方剂,只有看懂方剂,才能在临证的时候对症用方。”

何永飞不愧是来曙光两年了,水平还是可以的,刚才云珩稍微提点,何永飞就看懂了。

不过云珩还是耐心的讲了一遍,张鸿飞也在边上认真的听着,还做着笔记。

“云医生,您讲的太直白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