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名著]和盖茨比双双暴富后(164)

作者:半只肉球 阅读记录

——就你法国人能做高定是吧?世界上所有高定都必须得是巴黎出品是吧??

相比美法之间的针锋相对,英美就和谐得多了。

英国时尚界乐于看见法国这副手脚乱忙的样子,最好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反正茶都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喝茶看戏。

就算有英国人不满布坎南这种“豪无人性”的做法,对婚纱的评价大体上都是正面的,随着一篇接一篇的关于希莱尔的报道面世,相信英国的时尚人士对她亦不会像以前那样听说名字就露出茫然的表情

其实美国这边也不是没有负面的评价,比如有意见指用十万美元定制一件只能穿一次的婚纱是为奢侈而奢侈,要是将这些钱拿去帮助失业的退伍军人,得多少人能受惠?

总言之这些言论都是针对布坎南,跟伊莎贝拉这个做衣服的没有关系,她的手工艺还是得到了广泛的肯定。

直接的反映就是希莱尔工作室的电话被打爆了,没有开玩笑,那铃声真的一刻都没有停过,吵得伊莎贝拉都忍不住把线给拔了。

布兰登太太如释重负的呼出一口条:“世界终于清静了。”

“……不,并没有。”瑞秋的声音传来,她正在窗边探头看街道的情况,“楼下有五……不,六个记者。”

布兰登太太好奇的把脑袋凑过去:“记者?在哪里?”

瑞秋给她指了指:“一个靠在灯柱上,两个坐在长椅上,两个在那边聊天,还有一个在……不好,他们看上来了!”

这些记者大概也不想过于引人注目,所以个个都是以路人打扮在附近蹲点,起初瑞秋都没有察觉到,但时间一长就觉得有点奇怪。

“唰”一声,伊莎贝拉拉上了窗帘,隔绝窗外窥探的视线。

当自己的生活被干扰,伊莎贝拉就知道她真的火了。

先不说源源不绝的来电和来信,连布兰登太太这些裁缝也受到了同行的关注,想挖脚的人不在少数。

媒体想知道她做这件婚纱时的心路历程以及对法国人的评价的看法,也有贵妇想找她订造一件高……伪高定礼服,而且她开出的价钱真的让人很心动,不过她短期内实在没有力气去做另一件高定了。

伊莎贝拉依旧没有接受太多的访问,只挑了《时尚芭莎》、《纽约时报》以及《VOGUE》的英国版。

前两者就不用说了,在国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至于她挑选英国版《VOGUE》的原因自然是希望打入英国市场。

可能现在考虑开设海外分店太早了,但是伊莎贝拉的事业版图肯定不会局限于美国——她还在盼望巴黎的时尚沙龙请她去参加时尚游行呢!

瑞秋提醒她:“芝加哥那位业主说你随时都可以过去签约!”

时装店迈入了收支平衡的阶段,不用多久就会开始有盈余,这比伊莎贝拉的设想快上了不少,她本来以为要半年才能有盈余。

所以她最近在考虑开设分店的事情,她的首选城市是洛杉矶,这样刚好东岸和西岸都有店,但问题是洛杉矶太远了,要在纽约跟洛杉矶两边跑未免太辛苦,她最后看中了芝加哥。

瑞秋上周代表她去了芝加哥实地考察,并且跟看中的店位的业主交流,现在万事俱备只欠签约。

伊莎贝拉点头:“加到我的行程上吧。”

一切都发展得很顺利,然后……该是时候考虑在什么样的时机脱马甲了。

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她在想是谁,就见伊凡斯慌慌张张的闯进来:“大事不好了!”。

伊莎贝拉还是头一次看见她的情绪起伏这么大,问:“怎么了?”

“你们看看这个。”伊凡斯把一份报纸摊开铺在桌面上,她们凑过来一看,脸色都变了变。

《纽约邮报》:“希莱尔的真身竟是她?!”

第75章

◎公关危机?◎

伊莎贝拉的第一个想法是——她掉马了?!

《纽约邮报》爆料说, 希莱尔的神秘身份一直为人所好奇,大家都以为“他”有着什么不能说的原因才不以真身示人,但其实“他”一直都有出现, 因为“他”就是伊莎贝拉·布朗特!

以防读者不清楚,《纽约邮报》还简单的说明一下伊莎贝拉·布朗特是什么人——希莱尔的助理, 并且凭借这个身分打入上流圈子的交际花。

消息来源是来自希莱尔的员工, 但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私隐, 《纽约邮报》没有说是谁, 连职位都打了厚码,只说她/他为希莱尔工作,显然爆料的那人也知道如果自己泄露了秘密会有什么后果。

为了增加可信性, 报道里还写了一些只有希莱尔工作室内部才知道的事情。当然,《纽约邮报》没有把话说得太死, 说希莱尔肯定就是伊莎贝拉·布朗特, 而是指一切都是爆料人所提供的消息,好留给自己一条后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