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王]古典浪漫(129)

作者:有人说 阅读记录

第一次迎新活动,学姐就说,招新传单可不是骗人的,宣传部从前只做校报,今年要转型,和正经媒体一样做深度报道、做特别企划。总而言之,“大家选择了我们,我们也不会辜负大家的期待。我们要一起,做一本杂志。”学姐说,有兴趣的同学,迎新结束后可以留一下。

白鸟留了下来。

不过那时候她们对如何做深度报道还一无所知,留下来也只是大眼瞪小眼,继续喝杯中所剩无几的奶茶,把吸管咬得吱吱响。学姐说万事开头难,我也只有个初步打算。大家先把书买来,看看好的深度报道怎么写,以后呢我们一周讨论一次,慢慢地总会出结果。

回想起来,那几乎是高中最快乐的一段日子。学姐开的书单,读起来像是小说,起初还知道要找叙述手法、结构安排,读着读着眼里就只剩下故事。学姐还会邀请大学部新闻专业的前辈给她们培训,教她们如何拟采访提纲,怎么推进问题,怎么把握细节,白鸟举手,问前辈写稿有无诀窍,前辈说没有,你往电脑前一坐,跟参禅一样,时候到了,你就悟了。每周开讨论会,大家轮流做会议记录,有一次白鸟顺手把学姐开的玩笑写了上去,还在旁边画了一个Q版头像。学姐看到了,说,古人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你倒是很有秉笔直书的精神。然后拿过签字笔,把笔记本封面的“会议记录”划掉,改成“宣传部起居注”,每次有人讲笑话,学姐都会故意点她的名,说白鸟,记一下。

时间长了,大家在群聊里说到好笑的事,也会专门@她,说白鸟,记一下。

*

她记住了那个酝酿两周的立项如何在选题会上被轻飘飘毙掉;她记住了自己如何像等待暗恋的男生回复消息一样等待采访对象通过好友申请;她记住了“写稿四大问题”:“太无聊了”、“主观性太强”、“今天有稿吗”以及编辑凌晨两点半的突然回复——并且不小心把“四大”记成“五大”,以至于学姐翻开记录,在后面写道,“最后一个问题,算数不行”

她依然记得大家协力完成的第一篇稿,写的是学校附近知名复读班的毕业生,一个现实版的《龙樱》故事。她是记者,学姐是主笔。她的采访对象留一头齐耳短发,说话语速极快,低落时仿佛喃喃自语,激动时则异常尖锐,白鸟不得不提醒她说慢一点,她条件反射性拿指甲挠着桌面,然后突然打住,抬起头来说——“啊,抱歉,都是那时候养成的习惯。”

“那时候”,指的是在复读班的日子。采访对象很早就把庆应大学视为目标,宁可复读两年也要考进这所理想的学校。复读班压力极大,学生之间只是同一屋檐下备考的陌生人。整整两年,除了背书之外,她都不太和别人说话。为了在争分夺秒多背几行字,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语速。这在自言自语的时候不是问题,考进大学后却重新成为一种“异常”。她一度焦虑惶惑,报了号称“让你的声音更好听”的网课训练班,早上起床对着镜子练习,缓慢、清晰地吐出每一个字。“其实差不多改好了,”她又去挠桌面,又突然收住,垂眼看着自己短短的指甲,摇摇头,“可是一旦有情绪波动,就会表现出来。”

复读班的生活被她形容为江之岛站的电车轨道,笔直的、平静的、踏实的,河流一样,汩汩流入下意识里去。在短暂的沉思中她仿佛陷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我们是住校的,手机全部收上去,除了公用电话,不能和外面的人联系。”意识到自己的用词后,她顿了一下,“外面的人——是不是很奇怪?”

白鸟摇摇头,拿铅笔在便签本上写下“外面的人”——学姐之前告诉她,采访过程中,随时都要做记录。回头复盘的时候,才能抓住每个打动自己的瞬间。

“第一次复读,差几分,没有考上庆应。第二次复读,我以为我没问题,其实到了九月份,离统招还有小半年的时候,我已经快崩溃了。相同的题目我做了五年。随便翻开一本物理练习册,光看配图我就能告诉你这题要怎么做,先拆一个电场,再拆一个磁场,出题者可能在什么地方埋雷,我都知道。晚上做梦的时候,自己变成带电粒子,在回旋加速器里不断地转,一觉醒来,宿舍的天花板也在不断地转。就是这样的状态,去考试,改了竞赛题的压轴题我都能写,偏偏在最简单的选择题和实验题丢分。好像是上帝扔骰子,掉在哪里,哪里就要错。根本找不到规律。”

“二模考试前一晚,我在上晚自习。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停电了。刚进复读班的时候,教导主任巡逻,也会偷偷把教室的灯关掉,看谁脸上有荧光,就知道谁在玩手机。不过那一次是真的停电,靠窗的同学把头探出去,发现整栋楼漆黑一片。一台很大的机器,突然就停住了。我坐在那儿,慢慢地听到楼上的教室传来椅子腿摩擦地面的声音。轰隆隆的,接着是无数只脚从头顶踏过去,不知道是谁冲到走廊上喊了一声,‘停电了!放学了!’”

当时所有人都往外走。她把物理卷子往抽屉里一塞,混在人群中下楼,跌跌撞撞,扶着栏杆,好像五岁的时候被家里人带去海滨浴场,怀里抱着不顶用的小鸭子游泳圈。浪头从身后打过来,时刻都能将她掀翻。“我现在还记得那个味道。我边上的男生大概很多天没有洗澡了,汗味混杂着蒜味,一阵一阵往我身上扑。我被裹在那个味道里,前进也前进不了,后退也后退不了。当时我心里想,这个日子过得有什么意思?我同学已经读了大学二年级,我在这里考庆应,我考得上吗?我要是考不上,是不是还要再考一年?我为什么想考庆应,真的是因为我喜欢吗?”

不是没想过,只是逼迫自己不去想。一天二十四小时,拆成分,拆成秒,拆成最低限度的睡眠、一二三轮复习计划和必须做完的卷子,然而那些被填上的、惊心动魄的空白,却在晚自习停电时分,重新浮上水面。“冲出楼梯间的刹那,周围空气骤然清新。我抬头看着三面楼房圈起来的天空,开始哭。天空是四角形的,月亮像弯钩。因为流泪的缘故,天空的尖角和月亮的弯钩,都变得柔软。我站在那里,直到所有人都走光了,才回寝室。第二天我翘了课,去网吧借了台机子,别人都在打游戏,我把那些大学的招生网页一个一个点开,看我到底想学什么专业。”

坐在白鸟面前的采访对象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态度极端平静。手指不再痉挛,声音也变得缓慢,然而那缓慢的声音,却像碎玻璃一样溅开来扎进了白鸟的心。第二天见面的时候,她把便签本交给学姐,提起这件事,说自己尽管做过心理建设,最后还是忍不住共情,当着采访对象的面落下泪来,真是没出息。“她说,后来她果然没有考上庆应。还说,考上了又怎么样呢?”

学姐的手指在横格中央那句“四角形天空”上摩梭而过,未几,嘴角浮起一层薄薄的微笑:“说起这个,你知道立海有哪些能哭的地方吗?”

滔滔不绝的白鸟突然打住。她几乎要怀疑自己的耳朵:“诶?”

“开玩笑的。”学姐单手撑着下巴,抬起头来看她,原本下垂的眼尾被眼线笔一勾,整个儿往鬓角飞去,显得神采奕奕,“其实还挺多的。东门那边的平房,科技楼顶楼西侧的天台,网球场边上有一排废弃电话亭,门反锁之后,外面的人根本看不清磨砂玻璃里面在做什么,放开嗓子哭,也不会被听见。”

白鸟楞头楞脑地点点头。学姐眉毛一扬,说辛苦了,问她最近怎么样,放了学要不要一起去买蛋糕,又说回头把录音稿整理好交给她,宣传部经费不足,她可以去二手网站低价购买音频转写软件的会员,还说写完之后要拜托她返稿,注意只能就事实性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她到底段位太低,没聊几句,就被海量信息绕晕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