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农家乐(192)

作者:甜饼 阅读记录

刘氏一把搂住女儿,眼泪唰的一下就掉下来了,秀才啊,公公临终前都在念叨着书香门第,耕读世家,不能忘本,一定要让子孙走读书这条路。

她双手合什,朝王家祖坟的方向跪下,“王家的列祖列宗,你们听到了吗?板儿,板儿他是秀才了。”

“好了,看你激动的,都是祖宗保佑,他们肯定知道的。”王狗儿进来,明明眼里也闪着泪光,却一把拉起刘氏,用力拍拍她的后背,调笑道。

“咱们明天就回香河村,祭告祖宗。”王狗儿看着刘氏,抹掉她眼角的泪,使劲按了按她的肩膀。

“谖,明天就去,全家人都去,板儿呢,板儿上哪儿去了。”刘氏只看到两个姑娘家,却没看到板儿。

“遇着同窗,吃酒去了。”青儿在一边插嘴。

“给了他银子没有。”刘氏总担心儿子手上没钱付帐。

“操心。”王狗儿丢下一句,没有理她,打开大门,点了一挂鞭炮。青儿和贾茁赶紧将路上买的糖果摆到盘子里,端到外头,给看热闹的邻居家的孩子随意取用。

不多时,得到消息的邻居都上了门,连里正都登门贺喜。王狗儿连连拱手,“多谢多谢,咱们一家明天回乡祭祖,过两天回来,还请大家赏脸上门吃一顿酒水。”

“这顿酒水你不办,我们也要上门来讨的,别的吃不吃无所谓,秀才的酒水可不能饶。”里正哈哈大笑,这个时候,谁不是锦上添花。

王家马不停蹄,回香河村祭祖回小东山请了刘家村的村民吃酒,再回到万念县城请学堂的师长同窗吃酒,请邻居吃酒。一家人忙过这一摊事,几乎是掐着点要过年。

今年的年礼除了县长那一份,还有李家的东府。贾兰中了举,只是因为当时的海寇之乱没有大办,只低调的请了相熟的人到家里吃了顿酒,连李纨计划了许久的流水宴都没办。

贾兰请的人当中,就有板儿,还待他如上宾。外人只当他是投了贾兰的眼缘,没人知道贾兰其实是拿他当自家人看待。还把自己院试时写过的策论,以及可能派过来主考的考官性情如何,喜好如何,倾囊相授。

贾茁知道后,也承了他的情,心里夸他倒是聪明,知道妹妹这边使不上力了,干脆就对板儿使力。

面对马上就要院试的板儿,从他这里得到的帮助就显得格外重要。王家人根本无力拒绝这样的好处,板儿更是倾慕他的学问,贾茁也只好收起老死不相往来的心态,就拿他当成板儿亦师亦友的朋友来对待吧。

县长的年礼还是由刘氏带着两个姑娘家去的,县长夫人今年添了一个女儿,青儿的绣功又派上了用场,大红洋锻的绣五福图案小斗蓬,添上一圈白兔毛的毛边,一双精巧的羊皮小靴,都叫秦夫人爱不释手。

贾兰这里的年礼,就显得单调多了,除了一盆锦绣前程的多罗,剩下的就是两方砚台,并一些干货以及自家磨的玉米面和熏腊肉。

“他过完年就要准备去金陵参加春试了吧。”贾茁在备贾兰的年礼,扭过头问板儿。

乡试之后就是会试,会试在二月份,所以也□□试。如果取中被称为贡生,贡生在四月份入金銮殿参加殿试,由皇上亲定进士人选,便可以授官。

“嗯,贾兄已经在吏部登了名字,如果运气好,能过春试和殿试自然是最好,如果不行,他估计也会想办法谋个缺。”

“不是进士才能授官吗?”贾茁有点糊涂了。

“只要中了举便可以到吏部登记候补,如果有合适的出缺,就能授官,但若想要谋个好缺,就很难得了。如果抱着这样的想法许多举人,就是等一辈子,也等不到出缺。不挑不捡,倒是有的。”

板儿跟她解释,最保险的就是过了殿试,但就是真的过了殿试,如果想谋个好缺,也一样需要门路。只是进士出身,总归仕途的路要顺的多。

贾茁这才恍然大悟,这一步步的考上去,怪道说科举是登天梯,的确是难上加难。

她生活的时空常有人诟病科举制度如何如何扼杀天性,如何如何禁锢人的思想,她倒真不觉得是这样。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想要通过一个公平的制度选拔人才,难道不去学世人推崇的四书五经六艺,难道不该建立一套严谨的规范程度吗?

能在这么多人当中选□□的人,不提别的,自律,智商,反应说高人一等也不过份。虽然也有很多读书读傻了,只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却不知道变通之辈,可这样的人,本也不会在地方上常任下去,大多投向监察院或是埋头书卷整理档案一类的官职。

真正能在地方上当好官,得好评的,都是能将书本和现实融会贯通之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