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110)

以上,仅是部分优点,不同的人读此书能各有收获。

另外,在农书最末处,附有一篇王祯所写的《造活字印书法》,极大改进了木活字印刷以往固有的弊端。儿臣实测过,以此法印刷事半功倍,值得大力推广。不妨在刊印《王祯农书》时就用上此术。”

“好。此计可行。”

朱元璋果断下令,这件事可以先办起来。

朱棣出言道:“农业是立国之本。儿臣认为是时候加开农业部与科技部,独立于六部之外,以而应对大明变局。

新部门成立却也不能操之过急。令出中央后,需在地方被良好执行。不如先派出几组调查团去明察暗访地方状况。”

朝廷本有巡查地方的官员,但那些都是不为改革而任命的,现在要派出的是改革派的自己人。

朱棣建议:“其中一组不如令高炽等微服出行。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让孩子们看看大明各地发展情况。”

朱元璋:好家伙,老四坑儿子真是一点也不手软。

平时让朱高炽锻炼身体,他多一个动作也不想做。

现在让他去长途跋涉,那不是吃喝玩乐,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考察风土民情,对小胖子堪称噩梦降临。

“此法甚妙!”

朱元璋却是毫不迟疑地批准了。没有意外的话,朱高炽将来会继承朱棣的皇位,现在就要全方位培养起来。

历史上朱高炽继位后都没活过一年,恐怕与过于肥胖脱不开关系。如今断不能如此,是要让他脱胎换骨改一改了。

*

太子府内。

朱高炽饱餐一顿后,闲适地靠在椅子上。翻着闲书,回味食物的美味。

今天父亲被临时召入宫内,让府内先开饭。餐桌上少一个人,丝毫不影响自己吃得很香。

此刻,他丝毫没有意识到宅家的舒服日子到头了。

亲爹非常好心地给他挖了一个大坑,皇爷爷毫不犹疑将他推了进去。

朱高炽想打喷嚏,但又打不出来,这滋味不太好受。

暗道真是奇怪,鼻子怎么突然有点痒?要不要吃块甜糕压一压?

作者有话说:

【小贴士】

王祯是元朝山东东平人,他所写的《农书》在明朝的刊印记录,我只查到了三次。

嘉靖九年(1530)山东布政司曾据抄本刊印一次;万历二年(1574)山东济南府章丘县县署又翻刻一次;万历四十五年(1617)邓渼又据嘉靖本重刻一次。

以此推测,四大农书之一,固有农业百科全书之称的《王祯农书》在明朝官方或民间并未引起太广泛的重视。

第48章 第四十八章

◎。◎

洪武二十六年, 五月下旬。

一开始罕有人意识到这是大明改制的变化之始。

上书房内,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十三人究竟密谈了什么,其内容在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

人们能看到的是朱高炽与几位堂兄被一道圣旨迅速打包扔出京城。

皇孙们被要求去微服考察。虽安排侍卫保护安全, 但特意限制了一行人的出行费上限, 禁止使用钞能力才能更深入田间地头。

这事说突然也不突然。

圣旨上给出义正词严的理由, 朱元璋是穷苦出身, 作为他的孙子不能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皇孙们该去行万里路,忆苦思甜地亲自发掘大明存在的社会弊端。

如果说几位皇孙离开金陵尚且有迹可循,另一件事则是在悄悄进行着。

——拟定全新的科举考纲!

五月上旬, 朱元璋在册封朱棣为太子之际,同时发出了今年年末要进行一次特招考试的招贤令,经费由皇帝私库出。

考生不限户籍种类、性别与年龄。

换言之, 这次特招与传统科举有很大区别,就连以往一贯禁止的娼优隶卒也能报名。

朝臣们基本没有反对此次特招。

一来洪武帝朝纲独断已久, 二来不认为特招与他们有什么妨碍。

瞧瞧招贤令的用词, 选拔懂基础农业、数术理论、新奇手工技能等人才。没有一项与传统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相关。

换句话说,男女户籍不限的特招考试, 被选中者绝大多数都不可能做官。

最多是被洪武帝看中, 去做些皇家私活, 或是将其特长经验编选成一些奇巧淫技类书籍。

反正不花国库的钱, 又不妨碍官员们的利益,搞一次特招考试就搞吧。

有多少人会来报名也不好说, 哪怕皇帝说会发鼓励奖金, 但又有多少人能打乱生活步调参加特招考试呢?

此时, 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想的, 除了水镜的观影者们。

被紧急传召去看小冰河期故事的藩王与官员, 在发表了观看观影感想后, 很快接到一个重要而隐秘的任务。

山海十八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