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111)

他们将成为年底特招的考官,为本次特招拟定考题。

从现实出发推测,本次不一定会有大批勇于尝新的考生出现,但敢来的人至少有着搏一搏的勇气。

这将是一次重要的实验性特招考试。将以此为基础,改变将来的科举考试内容。

新考纲要增添一些内容,像是擅于数理创造、税务理财、提升农作物产量等科目等。

与此同时,又要大幅度删减传统四书五经的考核内容。这都需借着本次特考测试一回。

朱元璋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假设一上来对天下人说要全面改动传统科举,那会触动天下所有传统读书人的利益。

即便他不在意多次杀鸡儆猴,但也面临一个最棘手的问题。

罢免了一批读传统儒家经典上位的官员,空缺的官位总要人去坐。

不是一两个位子,而是要全国规模换血,从哪里迅速找一批符合改革派思想与技能的人能上位顶?

答案很明显,自汉朝独尊儒术至明初,一些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要撼动它,需要有相关人才就位,大力创办学堂是第一位。今年的特招就是要招来第一批星星之火。

如此剧烈变动,不是一两年能完成,初步成效至少也要五年。

因此,前期是随风潜入夜不引人戒备的准备期,中期是双轨并行不会不一刀切砍断旧式科举,而后期是全盘改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秦灭能够六国,可无法令其归心。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输给了时间。

从春秋战国近五百五十年的天下分裂,对比秦朝大一统十四年,是时间赐予了分裂思想极大的力量。

时间却也是一味良药,能让人忘却过去的旧习惯,就是不能操之过急。

朱元璋默默规划着接下去的具体操作方案。

等新考纲拟定后,有一段时间难免会新旧考纲并行。

这世道就是如此讽刺。

你说要把一个人的房子完全砸了,将其逼到了无处容身时,他必是誓死反抗。

此时,你稍稍改口,表示只拆掉门和窗,那人往往就退一步接受了。

新旧考纲并行,即所谓不拆家,只拆门与窗的温和政策。

墨守成规者又怎么能知道一步退步步退。门与窗都被砸了,外头的科学暴风骤雨入侵,距离整个家被拆又岂会远。

现在,朱元璋默默祈愿咕咕接下去能多讲些科学内容,让他手握利器去拆旧时房子。

*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秦朝咸阳,最近流行起了两种新吃食——小麦饼与豆浆。

这是从招贤馆里传出来的。

始皇帝深知民以食为天,对于天下人的餐桌问题,不是只有空谈的关心而是给出了实策。

公布了如何将小麦从“粒食”变为“粉食”的方法,只经过一道石磨工序,以往难以下咽的小麦就能变成口感尚可的麦饼。

很简单却也很神奇。

这不只意味着人们的餐桌上能多添一道菜,更重要的是小麦如今多种植于齐鲁之地。

谁说始皇不关心六国旧地的民众生活,若无关心,岂会因地制宜研究如何提升食用小麦的口感。

更要一提,小麦磨成粉使用的关键器具出自公输班之手,而鲁班正是来自齐鲁之地。

因此,同样从那里来的儒生再也别说秦朝不重用六国旧人,不重视六国文化。

嬴政当然愿意选用六国人才,但要能做实事的人,并且遵守按照大秦的官吏选拔精神。

若问具体什么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诸子百家,兼容并包,扬长避短」。

秦朝欲设立官学,也鼓励私学以此为教学纲要。

具体纲要内容与新增的官吏岗位在进一步拟定中。欢迎秦地与六国旧地的人才前来咸阳自荐,出言献策、应征岗位。

与此同时,公布了第一波秦律改动的条例内容,废除了一些连坐条令。

由于律法改动,从事刑名相关岗位的官吏必要更新自己的执法认知。

朝廷会委派监督巡查官到各地抽查考核,各处官吏务必不能懈怠。

随着一条条新闻地传出,咸阳城岂能不热闹。

人们议论纷纷始皇帝做的大善事,给餐桌增加好滋味食物、减轻刑罚、各地人才都有入仕的机会等等。

暴秦之名更进一步退去了,人心进一步向秦。

前有神迹降世震慑人心,它却难免高不可及。本次却截然不同,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

什么?

你说给出小麦粉的制作方式不够实在,黔首们无法制作或购买石磨,那就是小看大秦了。

推广农具正在火热规划中。

谁说找不到工作的,各地即将增加专业的农事技术官吏岗,那是势在必行。

山海十八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