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140)

朱棣指向散发着新鲜油墨味的《农书》。

“这是以轮///盘木活字排版印刷的第一套试印本,请父皇检阅。”

朱元璋拿起其中一册,随意翻了几页。他没有看字,而先选择去看更易懂的配图。

当场满意地点头,这些农具的细节画得不错!

就听朱棣说:“此书从百余年前的元贞二年开始撰写,从写书、定稿到刊印历经十七年。元朝皇庆二年发行之后,至今八十多年没有再次大规模重印。

数十年过去,朝野对农业的认知发生了一定变化。五弟提议对书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补充修正,这次先改动了农具与农作物的配图。”

朱元璋看了那些改动之处。

五儿子朱橚没有直接删除王祯的原版配图,而是把改版与原版的对比图一起刊印出来。

从旁标注有何种区别。又提及明朝疆域辽阔,各个地域合适的农具与耕种方式需因地制宜。

如果查阅农书的人对于不同地域农具的细节差别有所心得,不妨进一步完善这幅对比图。

“很好!老五的这番修订是在做启发式改良。”

朱元璋很满意,朱橚将推陈出新的精神融于《王祯农书》的刊印中。

朱棣:“按照现在的印书速度,今年年内有望给第一批重点府县官员派送农书,赶在明年春耕开始前令其阅览一二。儿臣以为不能操之过急,不能立刻让官员们向民间传授农书所记,以免他们搞生搬硬套。”

朱元璋赞同:“先命相关官吏其学习书籍,把当地实际农业情况与书中理论的相同与相异处都撰写出来,作为年度官员考评的标准之一。”

至于谁有丰富的农业知识能来做考官?

这就要看今年年末的特考能吸纳多少天南海北的实操型农业人才。

一个人不能懂大明境内各地农事,那就组建一个部门,农业部的成立已经在日程之上。

朱柏没有傻站在一侧,也被朱元璋塞了一册图文并茂的农书。

这会他明白父皇为什么让自己留下来旁听,是让他瞧一瞧做新学问该用何种态度。

警告他别想着慢慢混日子,会对他进行定期考察,而且必要见到成果。

哪怕是实验失败,也要把失败内容给一五一十地记录下来。剔除了走错的岔路,才能走向正道坦途。

今日,朱棣不只带来了《王祯农书》,还有一本《存真图》。

瞧这封皮字迹是朱高炽写的。

朱棣表示他家胖长子在离开京城后的临别赠礼。

宅家最快乐的朱高炽,不得不与几位皇孙一起被迫赶鸭子上架,组成微服考察团深入民间。

朱棣当然要就考察内容给出范围,再三询问朱高炽是否明白了,小胖子表示懂了。

四天前,考察团出发。

昨天宵禁之前,一个侍卫折返京城,将朱高炽亲笔誊抄的《存真图》送到太子府。

随书附言:

爹,请安心。儿子知道考察哪些内容,这不就立刻举个例子,把相关代表性书籍给送来。

原本想在离开京城前将此书献出,但考察团是被催促着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给撵出京城,走得太过匆忙导致忘了送出一些赠礼。

朱棣简述此书来历,“昨夜,儿臣迅速浏览了一番,《存真图》此书倒是有趣。高炽收集了好几篇残卷,将它复原成完整的一本。”

朱柏侧目向望去,想瞅一瞅是什么好书。

“哦?”

朱元璋扬起眉毛,他也没听过这本书,被勾起了几分好。

“听这名字,去伪存真,该是在揭示世情真相。高炽自幼博览群书,必是选了一本好书。这点,你这个当爹也要自愧弗如。高炽性子稳重懂事,只是太过端庄喜静,但愿此去民间考察能让他好动些。”

朱元璋说着随手一翻《存真图》。

下一刻,清晰的心肝脾肺肾赫然窜入眼帘。

字面意思上的把五种器官摆在了面前。这图不能说画得分毫毕现,但也足够栩栩如生。

所谓存真,存的是人体之真。

这是一本解剖书。假如配上红色,妥妥就是杀人分尸现场图。

这年头,一般人真没见过此等画作。

谁家儿子敢给老爹送这种书做临别礼物,必是把老爹刺激到血压飙升,当场将书砸在逆子头上。

昨夜,朱棣收到胖儿子的这份别后“孝敬礼”,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这书献得有错吗?

完全没有错,发展医学正需要解剖学知识。

但若要说小胖子献上这本书绝无其他含义,那也绝不可能。

朱棣确定胖儿子早就誊抄好《存真图》。

他不在京城时送出,反而还让侍卫在入夜之前送来,就是传达一个意思:

山海十八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