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143)

其中原因之一,简体字脱胎于繁体字。哪怕笔画少了,但字体结构相近,仍旧保留其象形精要的那部分。

战国时期“六国文字”的流变方向却不同,将整个字体结构都变了。

放对比图,以「马」字为例。

秦系文字传承周朝旧形,仍能看出“马”字是在描绘人类从侧面观察一匹马的头、鬃、身。

再看六国文字中的「马」,以韩国为例,马字被写成了一个△上添加两道横线,再无半点马形。

穿越先秦,身处在文字体系混乱时期,假如不甘心躺平,而想要正儿八经地写出文章,得把几大国的文字都给认全了。

这种混乱状态终结于始皇帝。

秦始皇一统天下,颁布了“书同文”政策,当时的主要目的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相关。它的后续其影响力之深远却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

水镜前,嬴政微微颔首,不由回想起一些幼年旧事。

自己记事起的前几年在赵国生活,从看赵国文书再改为看秦国文书,对于同一个词义不得不学两套文字系统。那个时候就在想假如天下只用一种文字就好了,如今完成了童年的心愿。

水镜:【秦朝时期,汉字的另一个重大标志性演变也发生了。史称「隶变」,它是一道分界线,把汉字区分为古文字与今文字。

隶书,进一步减少文字的象形性,而加强了符号性。

主要从两个方面改变,把古体字的匀圆笔画改为有波折的笔画,以及把某些合体字的偏旁简易处理。由此,横竖撇捺凸显了出来。③

这种从量变引发了质变的突破,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完成的。

根据晋朝的《四体书势》记载,秦朝使用小篆为官方文字,但篆书写起来笔画复杂,所以人们处理庞杂政务时会自然而然去简化字体,逐步形成了秦隶。

有关隶变的开始时间,从现有考古证据能看出它不是从秦始皇一统开始,而是在更早的战国末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记录战国末年与始皇帝年间事宜,其字体已经能看到隶变意象。】

嬴政瞧着镜面底部的字幕,它不是小篆,而是更加简单的隶书。

结合咕咕列举出的文字演案例图来看,他毫不意外字体会朝着简化方向一步步转变,那更便于向更多人传播知识。

水镜:【说完汉字演变的重要节点,接下来就谈一谈承载它的器物。先搞一道无奖竞猜题,以下六种材料,哪一项是汉字最早的书写材料。

A甲骨、 B青铜、 C纸、 D陶器、 E竹简、F丝帛。求一波弹幕,请把答案打在公屏上。盲猜也行。】

镜前,嬴政坐直身体。他不在乎最早的书写材料,而关注六个选项所揭示出的最晚的书写材料。

咕咕提到的「纸」,指的是什么神物呢?④

作者有话说:

啊啊啊,这章还不够肥。明天更肥点。

——

①逻辑学,被认为是形成现代科学思维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是研究思维的方法。

先秦名家、墨家辩学都展现出中国古代存在逻辑学。遗憾的是,汉代之后此派断绝。

②引自《简明汉字源流字典》

③《汉字史话》,郭小武/著

④云梦睡虎地秦简,有一句“人毋故而发挢若虫及须眉,是是恙气处之。乃煮蕡屦以纸 ,即止矣。”

大概翻译:人的头发胡子眉毛假如无缘无故地像虫子一样蜷曲起,那是病气导致的。麻鞋放在水里煮,煮成一层絮状物就能治好。

其中的「纸」字,说明秦朝时期有出现这个字,但其使用范围目前仍无定论。表达的意义,与如今指代的书写材料也有差异。

第63章 第六十三章

◎。◎

嬴政并不在意哪种器物最早被用来记录文字, 他更关心「纸」为何物。

依照历史发展规律,多见后浪推前浪。

假设「纸」是六个选项中最后被发明出来的书写材料,它与其他五个选项比较, 必有超群出众的优点。

嬴政对未知的「纸」好奇心极大, 恨不得立刻听一听要怎么制作, 是否符合自己的猜测。不过, 眼下即便对其余已知器物没太大兴趣,但仍颇有耐心地听咕咕以其节奏闲聊历史。

如今已经明白不可轻视任何事物。

看似平凡的一草一木,可以是高产作物去推动社会发展, 亦能是罂///粟被制作成为大杀器。

咕咕列举了六个选项。

嬴政接触过其中五种,但已经不会自负地说对它们了若指掌。

且不论问其化学结构之类的深奥问题,就算问简单的青铜器步骤, 他也讲不出子丑寅卯。

无知者又凭什么断言不必听一听这些器物背后的故事。

山海十八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