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145)

在先秦与秦朝相关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竹简被用作主要的书写材料,偶尔看到当时造价极其高昂的丝帛。

比起更为熟悉的青铜器刻有金文,或许会有人惊讶于选项中为何混入了D选项——陶器。

最令我影响深刻的陶器,应该也能得到大家的认同,那就是「手办狂魔」嬴政所留的始皇陵兵马俑。

回溯陶器的发明史,它被创造出来的时间极早,是史前文明时期。

随着这些年的考古发现,将陶器出现的时间轴不断向前推。

目前认为世界最早的陶器在中国,是江西省万年仙人洞出土的陶片。

它没有精美华丽的外貌,看起来很像一块随处可见的土块,却打破了陶器日本起源说。

早前,在日本发掘出距今一万六千年三处绳文草创期的陶片,那一度让某些人主张陶器最初源于日本。

直至仙人洞的考古发现,通过碳十四的测定,中国江西洞内陶片距今约两万年。有考古物证作为依据,打破了陶器制作工艺的源头在日本,亚洲诸国都是从日本习得陶艺的说法。

两万年前,华夏大地上有人将土、水、火进行碰撞,创造出陶器。

随着制陶技术的提升,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想要在陶器上刻些字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经过考古发现,在多处不同地区遗址中发现了带有刻符的陶器残片,将其成为陶文。比如高邮陶文、丁公陶文、山东大汶口陶文与半坡陶文等等。

这些陶文的内容各不相同,而不同地区出土陶文刻制时间不同。最早的半坡陶文,大约刻于公元前4800到公元前4300年之间。

学者们对于是否将陶文作为早期文字仍有争议。

有人认为陶文仍处于符号阶段,不能把文明的阶段提得太靠前。

也有人认为陶文与甲骨文具备了某些内在关联,所以主张中国最早的文字该是陶文。

之所以会出现分歧,主要原因是出土陶文的数量太少了。

哪怕是字符数量最多的半坡陶文,也就只有三十个字符。陶文数量稀少,难以构建出完整的体系证明它是早于甲骨文的文字。

想要停止争论不休,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只有耐心等待更多的考古发现。当有足够多的陶文现世,才能去科学推断它在汉字史上的位置。

因此,这道选择题尚无正确选项。

说到这里,顺带提一句造纸术。

它是众所周知的四大发明之一,其创始时间推测在西汉。

我们都熟悉的“蔡伦”,是在东汉时期利用树皮、麻布头、旧渔网等原料对于造纸术进行了改良。

从这些廉价原料,不难看出蔡伦的改良大幅降低了纸张成本。

流传至今的古籍却少有具体描述造纸术的步骤。明末的《天工开物》是个例外,较为详实地记录了这一重要技术。

直接上原著文字与配图,感兴趣的可以暂停慢慢看。

图甲1-图甲30.JPG

如图所示,宋应星记录的不是东汉年间造纸方法,而是明朝用的详细造纸工艺。从东汉到明末,不断精益求精地改良后,造纸术已然非常成熟。】

镜前,嬴政果断喊出暂停。

刚才听咕咕提到始皇陵的兵马俑,他没有暂停那一段插播影像。每集能用的暂停时长有限,必须用在刀刃上,比如获取关键技术的时候。

当下,他握紧毛笔,落笔成风,一字不落地将明朝造纸术步骤誊抄下来。

抄是抄了,但对于抄录内容,不免有许多一知半解之处。术业有专攻,这事还是得找墨家弟子!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

嬴政一丝不苟地记录下造纸术, 又将所记内容与视频所示反复核查两遍。在确定没有任何疏漏后,才以黑麻线以特殊绳结将此竹简捆绑好。

此次誊抄没有使用小篆,而是用了笔画略简的隶书, 饶是一刻不停笔, 还是抄了大半个时辰。

仅有一份原稿不够稳妥, 至少要再抄几份备稿分别存放, 以免意外的水火无情毁了朕一笔一划的辛苦成果。

别说咸阳宫防御森严绝不可能失火或被水淹了,没有人祸还有天灾。万一天降惊雷把宫殿屋顶劈出火灾呢?

嬴政在见过水镜后便知世事无绝对。虽然此前获得奖励能选择几集视频的重复观看,但想把机会用在最需要的时候。这会还是先把该抄的内容记录下来更保险。

造纸术着实重要, 需要慎重对待,短期内不可外传。备份只能辛苦蒙毅,谁叫他是为数不多的水镜真相知情者。

提及奖励, 今天影像播放结束后,应该看到上次限时挑战制作豆腐的评分结果了。这就喊了继续播放, 让水镜影像放完。

山海十八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