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36)

我们看到的阳陵虎符,是嬴政给阳陵守将的兵符。

它由青铜制作,成卧虎状。因为年代久远,中间的对合处锈死,现在已经无法将其左右分开。

依旧能看到左右两半的虎颈背部的错金文字,各有十二个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②

秦汉时期,符牌多用于军事信物。

随着朝代更迭,符牌的属性变得更宽泛,多了政治权力的识别功能。

唐承隋制,在其基础上做出修订。

一说李唐为了避讳先祖李虎之名,改虎符用兔符,不久改为鱼符。

鱼符的用途大致分成了两类。

铜鱼符袭旧时虎符的性能,依旧作为调兵凭证。

另外出现了随身鱼符,“明贵贱,应征召”,作为一种身份象征。

初唐时期,规定五品以上官员才能佩戴鱼符,且太子、秦王、官员的鱼符材质各不相同。

佩戴鱼符时,朝廷还给配了相应的鱼袋。等到了宋朝,废鱼符而留鱼袋。③

时至明清,符牌变成了牙牌。长得有些像是我们使用的大号名片,当然不似名片用纸制作,而是用兽骨、象牙、木头或金属制成。

它的使用者不再局限于中上层官员,而往下层延伸,小吏也会佩戴了。

这大致就是历史上身份证明的演变轨迹,以下放几组文物照片,供大家围观欣赏符牌的变化。

照片:1-36.jpg 】

水镜中展示出的一幅幅符牌对应图。

最后一张是标注为「乱入的手写纸质名片示例,给明清牙牌做参照物」。

最上面是一张鸽子图案做头像,下方是几笔铁画银钩般的文字。

『咕咕闲聊

日更是不可能的日更,明天世界末日就加更。

电联:666-88888888

通讯地址:梦里啥都有城堡,鸽子王国』

嬴政瞧着这些图,前三十六幅的细节非常真实,不像是画笔绘制。照片,必是后世的神奇技术之一了。

至于最后那张纸质名片,引起他注意的是“纸”这种材料。看起来与大秦所用的纸截然不同,真的非常有趣。④

比起大秦所用的竹简,后世纸要轻便很多,更利于批量制作书籍,有利于传播大秦一统天下的思想。

想到大秦,此前的秦亡于朕死后三年的噩耗就又窜了出来。

嬴政手中已经多了一把未出鞘的剑。

扶苏!

此子该庆幸其在咸阳,没有一起出巡,否则必是要挨一顿痛彻心扉的教育。

不过,愤怒没有吞噬理智。

嬴政心有深深的疑惑,水镜里说史上大秦在朕死后三年崩塌,这亡国的速度快得太不正常了。

哪怕对扶苏不够满意,但就近些年的观察来看,这个儿子远不至于如此无能。

另外,秦国大军呢?不需要扶苏多会打仗亲自领兵,难道指挥不了蒙恬?

疑惑着,又是悄悄竭力平缓了情绪。

嬴政暗道水镜也没那么邪门,今夜给了他两次暴击,之后的内容都很平和。

这集咕咕闲聊却尚未结束,水镜中的画风一变。

在文物照片播放完后,没有切回简陋主讲人头像,而是开始播放起一段风景视频。

阳光明媚,清风徐徐。从半空俯视而下,是一片普通居民区。

引人注意的是在一排排楼房之间,有一抹显眼的绿色,是座长满绿树的小山丘。

【这次陕西旅游来到了绥德。可能已经有人猜到这段vlog的小山丘是记录了哪里的风景。

不错,正是蒙恬墓。郁郁葱葱的小山丘,即是当年众将士垒砌的墓冢,据说最初有五十多米高。

两千两百多年过去了,风雨侵蚀,巨冢被风化剥蚀。如大家所见,它的外形早就变得不规则,不似初建时的巨型馒头状。】

镜头一转,走过一条普通小道,转弯就看到了一块黑底色的墓碑「秦将军蒙恬墓」。

两侧立着明显是现代制作的两只石虎。

比照虎符的样式放大了很多倍,石头老虎背上有着金漆文字,仿造了虎符上的错金篆书。

【现在大家应该都懂了,我这次之所以会想到聊一聊古代身份证,灵感来源出自此处。

蒙恬,秦国猛将,半生戎马倥偬,葬于绥德。

人固有一死,蒙恬也不会例外。可对于驰骋沙场的武将来说,最遗憾悲愤的死亡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死于矫诏之下。】

嬴政差点没能握住手中的长剑。不是因为两千多年后的街景与如今相差甚远,而是因为那座孤寂矗立的墓冢。

看着如此普通的墓地,完全没有名将之墓该有的气势恢宏,又是谁敢用伪造的诏书杀死蒙恬?

不可能是扶苏。

嬴政很确定,那么又是谁伪造皇帝的旨意?

山海十八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