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66)

李锡是受到王振指使,而这样荒唐的判决也是出自王振手笔。

如此断案,一石激起千层浪。民愤四起,官员们也联名上书。

于谦是什么样的人,那是有目共睹的。

永乐十九年,他取得进士入朝为官,曾随朱瞻基平定朱高煦的谋反之乱。

后来任职江西巡案,平反数百起冤案。

再后来,巡抚河南山西,兴修堤坝、剿灭盗贼、助力当地农事等等,为官清廉,颇受百姓爱戴。

这样的官员怎么可以因为王振的一己之私就被判死罪。

所谓的罪名也根本不成立。于谦推举的王来、孙原贞,都是贤能之辈可当重任,压根就没有胡乱举荐。

王振被逼退一步,编造借口说他搞错了,是以前有个得罪他的人与于谦同名同姓。把于谦的死刑改为了囚禁山西。

这难道是公正判决了?

必定不是。

百官再次抗议,百姓联名在宫门前上书,周王、晋王也上奏请朱祁镇决断。

在重重压力之下,朱祁镇不能再视而不见,只能释放于谦,让他官复原职为巡抚。

于谦案看似平息了,但乱象已经黯然滋生。

朱祁镇没有反省,他对于官宦的放任仍在继续。

正统十二年,闰四月九日。

喜宁看中了英国公张辅家的一处田宅向其索要,张辅当然不会给。

得不到就毁掉。

很快,喜宁让他的弟弟与自净家奴去砸毁那处宅子。

那里住着向张辅租借农田的佃户,佃户的妻子怀有身孕,被喜宁的手下照打不误。在围殴之下,她不幸流产身亡,一尸两命。

张辅,从靖难之役开始征战沙场,助朱棣登基。

从永乐朝的平定交趾叛乱、随朱棣出征漠北,到宣宗时期辅助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可谓历事四朝,功勋累累。

这起案件必须上呈给朱祁镇知晓,判案的结果却叫人大跌眼镜。

喜宁立刻指出,张辅家也有自净奴。

自净奴,就是自己主动阉割,但没被收入宫门的人。

谁会没事切掉身体的重要器官,绝大多数都是生活所迫,想入宫才能活下去。可太监的名额是有限的,没入宫的只能自卖自身,到了权贵家成为家奴。

法律上只有皇室才能用太监,自净奴不合法,不得皇帝允许不能养。

朱祁镇以喜宁与张辅都养了自净奴为由,开始拉偏架操作。

让喜宁花钱赎罪,继续在宫里当差。把他手下行凶的家奴充军,也把张辅家的自净奴充军了。

如此判决,是朱祁镇明晃晃的偏袒。

为非作歹的首恶不得惩罚,四朝老臣的尊严被踩在脚下。

不难看出,在朱祁镇眼中从文臣到武将都比不过他重用的宦官。

在如此朝堂氛围中,正统十四年来了。

七月,也先率两万瓦剌大军南下,以迅猛之势向大同发起攻势。大同守军北上抵抗,双方在猫儿庄激战,明军不敌惨败,大同参将吴浩阵亡。

大同告急,这则消息传入京城。

朱祁镇当即做出决定,朕要效仿先帝与祖辈,御驾亲征平定漠北之乱!

王振在一旁极力赞同。皇上英明,臣非常支持,臣愿同往,为皇上抛头颅洒热血。

朝堂大地震。

不仅为瓦剌来犯,更为年轻皇帝的亲征决定。

先帝的棺材板压不住了,他需要儿子在这种时候效仿吗?

朱祁镇,你现在脑袋一热要搞亲征了,之前怎么不效仿你爹善用能臣贤臣之道呢?领兵打仗是说去就能去的吗!你有实战经验吗?

朱瞻基十六岁随着朱棣去打蒙古,他登基前就有了十年实战经验。

朱祁镇有过被名将辅导指点的实战经验吗?你没有啊!

你有啥?两年前,你让为非作歹的太监把名将的尊严踩在脚下了。

就这样还敢想去亲征?!

朝臣们不能把话说得太明白,但也纷纷上奏劝皇上留在京城。

朱祁镇听吗?

他不听。大明的惨烈悲剧由此开始了。】

水镜前,嬴政叹息。

来了!图穷之后,终是匕见。

另一边,朱元璋与朱棣都不由自主站了起来,双眼几乎一眨不眨地紧盯水镜。之后呢?发生了什么?

第31章 第三十一章(史实较多)

◎土木堡之变◎

水镜:

【七月十一日, 猫儿庄战役惨败。消息传回京城,朱祁镇公开表态要去亲征。众臣纷纷上书劝诫,为什么不能亲征的理由, 在谏文里写得很明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是作战常识。此次战事忽起, 给大明准备的时间太匆忙了。

以吏部尚王直牵头, 兵部尚书邝埜、兵部侍郎于谦等联合上书。希望皇帝在后方京城掌控全局,确保补给顺利抵达前线。

山海十八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