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余雪+番外(122)

作者:稷馨 阅读记录

“臣在。”

“朕幼时几位兄长为争斗皇权,下场有多么惨烈,朕都亲眼见证过……斗来斗去,到最后竟居然是朕这个从来不被看好的皇子登上了那个位置。”

“所以朕这些年一直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培养出大燕唯一的继承人来……”

“可是陛下,您让其余皇子接触军政大事,让他们读书习武,在诸殿下的眼中,便是默许他们逐鹿。”

真的要追求皇室的稳定,就应该早立国本,而不是在所有皇子都培植了自己的势力,并拥有了野心和权力,才冷漠地告诉他们——诸位根本没机会争夺这个位置。

这样的局面,必然混乱无序。

令和帝被崔锦之的话刺得猛烈呛咳起来,手还是紧紧地攥着她,“朕宠爱贵妃,可从来没想过让邵儿继承大统,他被薛家养的矜夸自傲,不堪为储君。我也知道,御史台手上还捏着邵儿不少错处,就等着什么时候参上一本……”

“可你们既想揣度上意,就要明白朕从来没有废了邵儿的打算,他从小崇武,朕也愿意给他兵权,只盼着他同云嵩一样,替朕好好安定山河。”

可惜,你这个儿子不是这样想的。

崔锦之漠然地想着,继续安静地听着令和帝说话。

“旭儿是中宫所出,是朕最属意的人选……他是朕手把手教养,恭兄敬弟,畅晓古今,更宽厚稳重,必有仁君之相……”

丞相眼眸深沉寒冷,无声地掠过皇帝的手腕,半个月的病痛,就将他折磨骨瘦如柴,可到了这个时候,令和帝还没有明白,当好一个皇帝,究竟要需要的是什么品质。

说的好听是仁德,说的不好听就是软弱无能。天灾迭起时,靠的是君王沉着冷静地从容应对;人祸不断时,仰仗的是厉行法治,以铁腕手段铲除宦竖奸佞;而天下安定之时,更要恩泽八方,威加四海。

而不是简简单单一个“仁德”便能解决的,等到天下大乱时,难道靠皇帝祈求上天,每日为百姓痛哭来解决吗?

不……或许令和帝明白,他不过是……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

令和帝突然狠狠摁住崔锦之的手,支起上身同她无声地对视着。

二人的目光撞在一起,这对相处了十年的君臣就这样极尽默契地读懂了对方眼中的含义。

“宥儿杀伐善断,文武兼济,可是崔相——”他一字一顿道,“宥儿的身上,流淌着戎狄的血脉,凶悍不仁是他们的天性。”

“弱则畏服,强则侵叛,这是顾老将军临终前的谏言,要朕捍御外敌,不可因为他们此刻的示弱而掉以轻心。”

丞相下颚微微扬起,目光清淡无波,心底却无端泛起一丝悲哀。

祁宥和祁旭从来就不对等。

祁旭只要安守本分,中规中矩,便能轻易坐上那个位置,而祁宥无论做得多么好,在令和帝的眼里,只能化作“其心必异”四个大字。

她的眼底凛冽到了极致,却还是不愠不怒地垂下视线,没有开口回应。

令和帝看见崔锦之这副不吭声的模样,帝王敏感多疑的天性又活络了起来,刚才还君臣和睦的气氛荡然无存,目光也跟着沉了下来,冷笑一声:“崔锦之,你这是什么意思?”

丞相头虽低垂着,避免直视天颜,背脊却始终挺拔着,倔强地不肯弯下半分,“景王殿下虽温和平易,可也暗弱无断,太过仰仗萧家——”

“够了!”令和帝勃然变色,打断她:“崔锦之,你未免太过放肆,竟敢悖逆圣意!”

“既如此,国本大事,便由陛下一人乾纲独断便是,何必来过问人臣呢。”她不卑不亢。

令和帝气得胸膛剧烈起伏,呼哧呼哧地喘了好几口粗气,阴翳地问她,“你此刻,难道不是和薛家一样,做的越轨之举?”

“臣不敢。”崔锦之回答。

令和帝看着崔锦之这副油盐不进的样子,突然提高了音量。

“李祥!”

门外等候的李公公连忙进来,看到皇帝的脸色也微微惊讶一瞬,不着痕迹地扫了眼一直跪在地上的崔锦之,弯腰道:“老奴在。”

“景王回宫了吗?”

“回陛下,王爷昨日便回来了,本想来见过陛下,可陛下当时还睡着,殿下就先去拜见皇后娘娘了。”

令和帝丢开手,冷冷的看了眼她,“既然景王回宫,丞相便把监国之权交给他吧。旭儿年轻气盛,不足之处还要丞相多加指点。”

崔锦之没有半点意外,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正要起身,却因为久跪发麻而重重地跌了回去,双腿针扎般地泛着疼,砖石的寒意顺着膝盖缓慢地往上顺,刺得她快要站不起身来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