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284)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子还眼尖的看到了一桌上聚集的,正是在北乡竹翁的客舍里遇到的那几个豪爽行商,在办理入住的时候,耳朵还听到赵国粮价上涨,从赵国不好运粮了等等。

荀子随着小奴住进了自己的房间,房间还算宽敞,床榻筵席桌几俱全,放下行礼,荀子又在小奴的介绍下,去了后院搓澡。

享受了一个五人伺候的搓澡修鬓角胡须的高规格服务之后,荀子不由担心的问给他引路的小仆:“不知花费几何?”

小仆恭敬回道:“公此次一共花费八百金。”

荀子倒抽一口气。

八百金,八百个秦半两,他,他身上没有这么多钱呢!

荀子正在忧心自己的大青驴子或许要保不住的时候,又听小仆开口道:“公无需担忧。若是公没有金钱,可以书墨抵花费。”

荀子来了兴趣:“什么样的书墨?”

小仆将荀子引到筵席案几前,弯腰打开一个大箱子,从里面搬出了五卷空白竹简放到案几上,案几上已经整齐的摆上了刻刀和毛笔、砚台,刻刀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常用的书写工具,毛笔则是栎阳新出现的。

小仆扶着荀子,让他坐在软乎的席子上,给他摊开空白竹简,解释道:“不拘泥于什么样的典籍,法、道、儒、农、医、墨...诸子百家,只要是诸家典籍,都能抵金钱的。”

荀子看着眼前空白的竹简,捋了捋胡须,笑呵呵的问小仆:“你们这里已经收集了多少典籍了?”

小仆呵呵讪笑两声:“来此住店的都是不差钱的,不怕您老笑话,自从这迎客楼开门迎客两年以来,拢共就收到了一卷《老子》,十卷《农书》,一套《墨子》,其他的,就没了。”

《农书》和《墨子》不用说,都是农家和墨家为了照顾他们公子的生意特地送来的,至于那卷《老子》嘛,乃是一个落魄文士献上的,只有百来个字,就在他们迎客楼足足免费吃住享了小半年才走呢。

荀子轻笑出声,拿起刻刀,缓缓在竹简上刻下了“劝学”这两个齐字。

这小仆明显是认识字的,他不仅认识秦国的文字,他还认识齐国乃至六国的文字,他见荀子刻下了齐国文字“劝学”,便知道,今日这是来了贵客了,便更加殷勤的伺候起来。

直到打更之后,荀子才放下刻刀。

堂室里灯火辉煌,荀子竟是没有发现,外面天色已经大黑了。

他一放下刻刀,小仆就上前询问,可否将他新作的竹简收起,荀子颔首,角落里就有新的仆从上前恭谨的收起竹简,再跟他一礼,退下了。

留下的小仆则是询问荀子可是累了?渴了?要不要起身散散步?若是肩膀手臂不舒服,他粗通医家按摩之法,可以为荀子疏通疏通......

秦鱼睡觉之前,读到了荀子的大作:《劝学》。

秦鱼就着灯火仔细读完他背了整个高中的《劝学》,问打理迎客楼的掌柜:“此人叫什么名字?”

掌柜躬身回道:“登记在簿册上的名字,叫做荀况。”

秦鱼惊的坐直了身体:“叫什么?!”

掌柜见秦鱼反应这样大,忙从怀里掏出一片从竹简上拆解下来的竹片,仔细确认后,将竹简递给在旁伺候的萝谷,回道:“是叫荀况,齐国文字,就是这两个字。”

秦鱼接过竹片,辨认了一下字样,有些晕乎的问:“那这个荀况,何等年纪?何等相貌?”

掌柜:“看上去五旬上下,身高有八尺许,花白头发,布衣麻服,牵着一头栎阳大青驴子,很有风骨......”

秦鱼越听眼睛越亮:荀子,他来秦国了?!

第103章 公子鱼

第二天一早,秦鱼就在烟和萝谷的打扮下去拜访荀子。

自然不是往庄重贵气里打扮,而是穿上麻衣素服,散下头发,做小童打扮,以请教学问的学生身份,去拜访荀子。

秦鱼自然可以理直气壮的说自己是荀子的学生,毕竟,荀子的《劝学》篇,他可是背了两千多年呢。

一大早的,荀子正坐在视野开阔的大堂里嗦面呢。清水下开的素面,浇上烧的浓厚的大骨汤,肉臊子,胡萝卜丝,小刺瓜咸菜丝,老姜丝,小嫩葱丝...大早上的嗦上一口,真是无上的享受。在热腾腾香喷喷的面汤下,荀子只觉自己的所有毛孔和味蕾都打开了,真是越吃越香。

嗦完一碗面,荀子觉着肚腹才垫了一个底,正想再要两碗解馋的时候,抬头就见一个白嫩一看就养的金贵非常的小童站在他不远处好奇的看他。

从他来了就一直跟在他身边形影不离殷切照顾他的小仆见他在看这小童,就上来介绍道:“好叫公知道,此乃我家少主。”

小童规矩的跟他行了一个儒家弟子的礼节,清脆叫人:“秦鱼见过荀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