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285)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小童身后跟着的护卫和仆从侍女具都规矩行礼。

荀子一见这阵仗,就知道应该是昨晚上《劝学》的作用。

荀子捋捋胡须,笑道:“无需多礼。可读过《劝学》了?”

秦鱼依言起身,回道:“读过了。”

荀子:“可能背诵?”

这是套话。

在稷下学宫教课的时候,他见着来听课的学子时候,就是这么问话的。

可是读过某某某了?

哦,读过了,可是背下来了?

......

荀子一见到这小童像他的学生一样站在他的面前,荀子顺口就来了这么一句。

咳,都怪这面太好吃了,将他的心神给松懈至此,这小童一看就是大家子,若是......

还没等荀子想好“若是....”,就听眼前的小童轻轻喉咙,开始背诵他的《劝学》。

荀子亲手写的《劝学》,跟两千多年后的《劝学》,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秦鱼昨晚看过一遍之后,就将这里面的细微之处都

挑了出来,并在脑海里写了个五千字小论文,细论这里面的不同之处,所以,此时背起荀子亲手写的《劝学》篇来,简直是顺溜的不能再顺溜了,背到其中抑扬顿挫之处,更是语调激昂,一看就是非常喜欢这片文章的。

荀子越听越惊奇,听到最后,竟然与小童一起吟诵起来。

这边学习氛围如此浓厚,进来大堂用早膳的人具都放轻了脚步,有那粗俗不懂礼的人进来了,也有人特地提醒,让他们不要打扰自家公子求学。

等秦鱼一字不差的背诵完之后,荀子满意的点头,请秦鱼坐下来一起用早膳。

秦鱼依言坐下,给自己要了一个水煮蛋,一小碗白米粥,用自己的第二顿早膳。荀子则是依照自己的心意,又一连用了两碗汤面,才觉着饱腹。

秦鱼努力的不让自己露出惊奇的神色来,哇,这位圣人,真是好食量,怪不得能一人从齐国来到秦国游历呢,这但凡是个身体差的,都不能进函谷关。

荀子见秦鱼亮晶晶的小眼神,就笑道:“这秦国的膳食,吃着别有一番风味,甚美,甚美!”

秦鱼笑的开心极了:“您喜欢就好。”

秦国的膳食,尤其是在栎阳,这几年来,经过西域良种的引进,早就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在吃这方面,所有的夸赞,秦鱼都可以毫不谦虚的接受下来嘿嘿。

用过早膳,收拾干净杯碗,上了饮品和果品,荀子开始考教秦鱼:“都读过什么典籍?”

秦鱼:“读过《商君书》,孔子,孟子,鬼谷子,兵书......”

荀子:“学而时习之......”

秦鱼接口:“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在考教过孔子和孟子的言论以及著作之后,荀子又考教了历法、算学、墨子、宋子、田子、管子、《周官》、李悝的《法经》,甚至屈原做过的楚辞荀子都考教了一遍。

好在这些诸子百家的流传典籍,秦鱼是真的都背过,即便是用不上的,对内容不感兴趣的,只要一想到这些都是后世失传了的经典,秦鱼都能背诵的津津有味,以至于,背诵诸子百家典籍,已经成为了秦鱼处理政事之余,为数不多的一项兴趣爱好了。

荀子却是越考教越是吃惊,

秦鱼能将这些诸子典籍背诵下来还不是他最惊讶的,最让他惊讶的是,秦鱼竟然能接触到这样广泛的典籍。

看来这个叫秦鱼的出身,已经不能称之为富贵了,这位,不会是秦王的哪位公子吧?

或者是哪位王孙?

毕竟,看年纪,着实太小了些。

考教过背诵之后,荀子就问秦鱼:“可有不懂之处?”

这是要秦鱼跟他提问,然后自己给他解答了。

这是这个时代的老师与学生日常的相处方式。

学生提问心中所疑,老师给学生授业解惑。

秦鱼:“儒家为什么不入秦呢?您认为,秦国真的是不堪教化之所吗?”

这,可真是一个好问题啊!

荀子:“我想,那些以为秦人不可教化的人,一定是没见过少子吧。”

像你这样聪明灵秀的孩子,别说在秦国,就是在天下,应该都是少见的。

这说了,跟没说没区别吧?

秦鱼继续问:“那您觉着,若是在渭水河畔建立一所学宫,会吸引天下百家来秦吗?”

荀子:“......这得看秦王是想要什么样的人才了。”

秦鱼睁着大大的眼睛,努力做出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问道:“您能具体说说吗?”

荀子从善如流给秦鱼具体分析道:“齐国有稷下学宫,学宫中诸子百家,不一而同,齐王并不禁止哪一家的学问,任其随意教学。楚国有兰台宫,供养有才学的人去做辞赋和讲学,楚王也不禁止他们一定要讲哪一家的学问,可是我听说,在秦国,秦王只愿意听到法家的学问?不能为秦王所用的学问,秦王就不理会,这样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学宫,教出来的弟子,恐怕也只会是秦王的应声虫,而不会吸引天下的学子们来秦国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