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346)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一个官N代非常平顺的上进之路。

王翦活跃在灭六国的战场中,那个时候,他已经四五六十往上了,这说明,王翦是

一个厚积薄发的种子选手,前四十多年默默无闻,几乎没在战场上看到过他的影子。

王翦感觉到了,秦鱼非常喜欢他,每当秦鱼来咸阳的时候,王翦都会去找秦鱼玩,有一次,图从西域回来探亲的时候,去找秦鱼,在他身边看到了王翦,就问他要不要去陇西跑马。

然后,王翦就被说动了,禀明秦王之后,就跟图一起走了。

秦鱼就,挺稀奇的。

他一点都不能将眼前的这个跳脱少年同以后将五国都给打下来的老将联系在一起。

誓师大会之后,秦骑兵则是开拔河内和河东,王龁则是要慢上一步,沿途从秦军各驻地选拔兵卒,作为他手底下的步兵和车兵。

王龁是秦军这边的大将,要选什么样的兵,他自己心中有数,河东和河内的兵卒已经在那里了,他只要直接接手就好了,但秦王既然要他可以在沿途再选两万,王龁自然要按照自己的心意选自己想要的。

不得不说,秦国近几年肉食跟的上,养出来的青壮那是真正的强壮,光从个头上看,平均要比他们的父祖高大上一大截。

只可惜,他们有是家中独子的,有家中妻儿年幼无所养的,有的看着身高体格够了,但一看户籍,还没傅籍呢......这些人都不能选,只能选家中兄弟多的、富足的、有非常大的意愿上战场上博军功的。

等王龁带着新选出来的兵卒到达河东郡的时候,夏收已经完成了。

河东、河内两郡的夏收赋税全部作为此次征战上党的军粮。

王龁将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穿越太岳山和王屋山之间的谷地,从河东郡进入上党,攻打下端氏邑。这条路虽然是山路,窄而难走,但可直线进入上党沁水谷地,行军路线最短,综合来看,乃是上选。

另一路,则是通过太行陉进入上党,攻打下高都,掌握住南上党的地缘中心地区,从而整个占领上党的南部地区。

秦军在端氏和高都两个地方遇到了上党军民的抵抗,带领他们的正是曾经的上党郡郡守冯亭。

冯亭此时已经不是上党郡的郡守了,冯亭不听王令,将韩国陷入两难的境地,冯亭回到韩国,就遭到了韩王的驱逐,让他不要留在韩国。

冯亭心中有愧,但并不

后悔,他重新回到上党,一边跟赵国那边积极联系,一边组织上党地的韩军和百姓抗秦。

冯亭战死,但他的阻碍是有作用的,因为,他为廉颇在上党南地布置防线争取了时间。

秦军进驻上党,赵军也不惶多让,迅速征集了四十五万大军进驻上党。

双方从国内征兵运输粮草都需要时间,秦军虽然占据地利之便,且早有准备,先赵军一步进入上党,但上党地形复杂,能打仗的河谷之地并不是多么的宽敞,秦军虽然兵多,但双方直面对抗的纵深兵力是有限的,一个只能容纳五千人交战的河谷容不下八千人,否则就容易发生内部的踩踏事件,所以,在攻打端氏和高都的时候,秦军很是耗费了一些时间。

只是耗费了一些时间,秦军兵甲精良,又悍不畏死,伤亡几乎可以不算,但与秦军对抗的上党军民,伤亡惨重,凡是参与两处征战的兵卒和青壮都被杀死了,全军覆没。

没有参与征战的百姓都携家带口的往上党北部走,那里有赵军,赵军会接纳他们的。

有裨将建议杀光这些百姓,或者将他们俘虏了,送往河内,免得为赵国增加兵力。

还可以节省他们行军的时间,提高速度。

王龁则道:“让他们去赵军那里,为了自己‘仁义之师’的名声,赵军也会接纳他们,好好的给粮给地的养着他们,这些人消耗的是赵人的粮草,与我等是有利的。”

秦军裨将心悦诚服,放过了这些奔逃的上党百姓。

秦军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的的驱赶着上党百姓往北走,然后就遇上了赵军设在高平关和界牌岭的防线。

这条防线明显就是赵军匆忙布下的,防守并不算严密。王龁下令派斥候去探报消息,结果探消息的斥候兵竟然带着一个赵军的裨将头颅回来。

王龁大喜,趁机出兵,非常轻易的就攻破了赵军设下的防线,直接将赵军赶到了丹水以东。

这里是有廉颇坐镇的赵军的大本营,王龁数次想要强攻渡过丹水都没能成功,无法,他只能在丹水的西岸驻扎下来,寻机再攻。

上党这边,秦赵对峙起来,在其他地方,秦国也没闲着。

秦国与赵国作战,秦国未免他国趁机来攻打秦国,或者支援赵国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