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348)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赵王一边又给廉颇送了一封催战令,另一边,他叫来楼昌和虞卿商议与秦和谈的事。

赵王的打算是,一边让廉颇出战,一边与秦国和谈。

如果廉颇出战顺利,那就打,将秦军赶出上党,上党就是赵国的了,如果出战不顺利,那就和谈。

赵王这种又想占便宜还想卖乖的表现,足可证明,他对与秦国作战,心中并没有胜算。

楼昌曾经两次在秦国做过相邦,他是赵国坚定的亲秦一派,赵王向他问计,他非常坚定的说要派使臣去秦国请求议和。

楼昌的坚定,影响了赵王的坚定,赵王再去问虞卿,虞卿不同意赵王现在就去向秦国请和,他劝谏赵王应该先派遣重臣去到楚国和魏国,以让秦国怀疑赵国欲与他国合纵攻秦,在这种情况下,赵国再派遣使臣去秦国,才能达到和秦国讲和的目的。

当然,虞卿其实还有另一层目的,若是赵王派遣的重臣真的说动楚国和魏国出兵,合纵攻打秦国,那是再好不过了,打,秦国又打不过,就只能讲和了。

就是楚国和魏国不出兵也没什么,做一做姿态,给秦国一种诸侯将要合纵的态势也是好的。

此时的虞卿,自然是不知道秦国已经搞定魏国了,至于楚国,楚国的权贵碍于某种压力,也未必会愿意出兵。

心里已经有了讲和的想法的赵王此时有些听不进虞卿的话了,都是讲和,偏你要搞这么多花样,都是讲和,有差别吗?

赵王直接叫来自己的叔叔平阳君赵豹,问他要派遣谁作为使臣去秦国。

平阳君赵豹自从上次与赵王闹不愉快之后,已经很久没有进宫了,此时赵王侄子把他叫来向他问计,而且是询问要派谁去向秦国求和的计谋,赵豹只当大王侄子已经认识到与秦国开战的坏处了,向自己问计,就是在侧面向自己服软,想了想,就建议派遣使臣郑朱去秦国。

顺便去看看平原君赵胜。

郑朱是赵国的贵臣,还是两朝老臣。

当年秦赵换地的时候,秦国从蔺地、离石、祁地三地撤兵,将这三地交给赵国,结果赵惠文王反悔,不愿意将焦、黎、牛狐三地给秦国,秦王派公子缯来赵国要地,赵惠文王就派的郑朱去回答公子缯,耍无赖说“换地都是那些不听话的臣子们做的,寡人并不知情”。

现在,赵豹又建议让郑朱去秦国请和,郑朱熟悉秦国,身份上有分量,还是老臣,能处理秦赵之间的关系,以及为平

原君斡旋。

赵豹和赵胜关系算不上多好,但也没差到一定要他死的地步,在一致对外方面,赵豹还是愿意和赵胜站在一起的。

郑朱是使臣,入秦很顺利,在听到秦王借用新年大宴宴请郑朱的消息之后,赵王叫来擅于判断形势的虞卿,问他:“我听说秦王已经接纳郑朱了,你认为和谈的进展会怎么样?”

虞卿非常不看好这次和谈,他道:“和谈一定不会成功。”

赵王惊讶:“为什么?”如果秦王不想和谈,又何必见郑朱,还大开宴会宴请他呢?直接轰走不见不就行了吗?

虞卿叹道:“郑朱入秦和谈的事,应侯一定会宣扬的天下皆知。郑朱是身份贵重的人,您派这样有身份的人去秦国求和,那就是在表明赵国与秦国讲和的决心,诸侯们听了,只会以为赵国不愿意跟秦国打仗,要讲和了,这样,其他有意愿和赵国合纵的国家自然就会多此一举的和赵国合纵了,既然诸侯都不愿意合纵了,赵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秦国自然就可以不跟赵国讲和,继续攻打上党了。”

“讲和一定不会成功的。”

赵王:......

合着我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了。

虞卿的猜测果然应验了,因为范雎就是这么做的,这样一来,原本已经准备好要跟赵国合纵从秦国撕下一块肉的诸侯国,都被赵国给烦了个够呛。

你赵国咋回事?说打的是你,打了个半截,说不打的又是你,你赵王,能不能给个准话,让咱们心里有个准确的数啊?!

齐国就是非常想跟赵国合纵,因为齐地一等一的富庶地陶邑至今还在秦国的控制之下呢,如果和赵国合纵,齐国就可以顺势将陶邑收回来。

要说这陶邑,近几年是被经营的越发红火了。陶邑处在河东平坦之地,往来四通八达,是各国商贾必经之地,这几年,陶邑俨然已经成了秦国的前端推广平台,只要秦国有的好东西,陶邑必有,让因为路远,到不了秦国的商贾和百姓,也能知道秦国有什么,秦国的百姓吃什么,喜欢秦国的孩子读什么书,秦国的君子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喷什么样的香水,妇女喜欢画什么样的妆容,绾什么样的发髻,等等等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