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380)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采风的过程,也是一次通行教化的过程,比如之前的推倒野庙,杜绝血腥祭祀,从一开始秦鱼让人将巫婆和三老投入水中,救了童男童女,到后来的隆重祭祀云中君,让百姓们信仰善神,这个过程,都会被编纂成诗歌,教给百姓们传唱,这就是教化了。

话说,自从周天子东迁洛阳,领地一再缩小,话语权几乎全部丧失之后,周朝的采风制度基本就荒废掉了,你看《诗经》记录的诗歌年代,到春秋中后期就停止了,也就说明,战国时期是没有采风的,因为没有诗歌传下来啊。

秦鱼打算将这个制度重新捡起,其中的政治因素可以淡化下来,但在先秦文化记录和传播上面,可以加大力度。

如果秦人和楚人都传唱同一

首歌谣,即便有地域之分,有语言之分,但他们在思想和认知方面,就会无限度的靠近,这种心理和思想上的认同感,将会比刀枪剑戟更有力度。

都说统一思想,思想如何统一?彼此文化的认同感就是思想统一的第一步,也是一大步。

民间风俗,除了血腥祭祀,还有历代先辈传下来的丰富的医药经验和生活智慧,比如,在路过一个山坳的时候,采风学子们就从当地百姓口中获得了一种治疗蛇毒和防蚊虫的简单又有奇效的方法。

此地林木茂密,溪流沼泽遍布,还不到四月,热障就升腾起来了,随着热障起来的,还有一夜之间就繁殖出来的如云似雾的蚊虫,被叮上一口,轻则一口大包,重则当场昏迷——中毒了!

秦鱼一行人就是这个时候到达这个山坳的,随着气温升高,医家早就给随行之人配备好药包和涂抹的药膏,秦鱼也不再骑马,而是乘坐四周镶嵌纱窗的车辇,可即便准备如此充分,在经过这个山坳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都中毒了。

秦鱼暂停行程,医家想法子救人,一些不怕死的年轻学子们就去当地人家采风去了,然后就领来了一个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老妇。

老妇身着麻布单衣和草鞋,带着树叶编织的草帽,裸露着胳膊和小腿,却没有蚊虫去叮咬她。

她的脸上手上胳膊上腿上凡是裸露出来的地方都绘上了彩绘,画的图案缤纷刺眼,有的一眼就能看出是蛇、蝎子、蜘蛛一类的毒虫,有的就不认识了,但结合蛇、蝎子、蜘蛛等毒虫种类,不难猜出,这个老妇身上彩绘的,应该都是毒虫一类。

老妇自称是这个山坳的所有百姓的族长,听说有贵人遇难,特地出来迎接解难的。

秦鱼应许了让老妇去给中毒的人解毒,只见老妇从腿上胳膊上绘着毒虫的画上抠下颜料涂抹在中毒人被叮咬的大包上,也就一刻钟的功夫,这个大包就消肿了,也不痒了,但毒素没有清理干净,还需要山中的一种草药,吃了才能解毒。

秦鱼看的有意思,就按例接见了老妇,并跟着老妇进了山坳。

秦鱼看到了原始的吊脚楼和图腾崇拜,并且受到了这里的姑娘们的热烈欢迎。

都不用多想,这里是一个以女为尊的闭塞小部落,这里没有媒人

,女人们都是看上了谁就拉进自己的小楼里享受鱼水之欢,怀孕了就生下来,孩子跟着母亲居住,男人们也耕种打猎,做一些力气活,但养家的却是女人,当家做主的也是女人。

但是吧,这个部落里很明显的女多男少,秦鱼猜,这里的男人应该是都跑到外头生活去了,毕竟,外面是男尊社会。秦鱼能走到这里来,说明这个部落虽然离群索居,但其实,离外头有县治的县乡里并不远,而且外头世界广阔,可比这个闭塞的山坳好多了。

秦鱼让他带来的人都分散开来干活去,有的去跟老妪学习配置草药,有的去巡视这里的土地里是否长有特殊的植株和种子,有的则是研究这里的房屋都是怎么建成的,是否有借鉴之处......

他自己则是带着两个采风学子和侍卫们跟这些女子们闲聊,但是吧,开头还没聊几句呢,一个采风学子就被一个娇媚非常的女人给拉进小楼去了......

然后,里面传来让人面红耳赤的声音,外头的女人们的视线也从秦鱼秀气可人的脸蛋和他华美的衣服上移开,落在了他身后威猛正当年的侍卫们身上。

秦鱼:......

就开放的不像话。

那个已经被拉进去的学子再制止也已经晚了,但剩下的嘛,秦鱼先让医家给这些女子们检查身体,有病的治病,没病的,呃,只要是你情我愿,这些侍卫就是愿意留在这里也可以啊。

秦鱼既然已经走进这里,就不可能留着这里不管的,这里,也是秦国的百姓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