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398)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为了不给魏国做反应的时间,白起率领四万骑兵,从怀地出发,一路疾驰,连续拔殷、宁、汲、朝歌、荡阴等十九座城池,白起在前头攻陷城池,王翦、图、陵、贲等大小将领就率领徒军卒在后头占领。

白起以骑兵的机动灵活和快速性在攻陷的各城池间不断来回奔走,像是穿针引线一般将所有的城池都串联网织起来,彼此呼应,不使断联一处。

新占领的这十九座城池,同样被划分到河内郡,与旧河内作区分,新的城池土地被叫做东河内,旧的南阳之地,则是被称作南河内。

这个南河内,既是南阳的南,也是荡阴在北,南阳在南的南。

骑兵串联、徒兵占领,然后就是汤榆奉秦鱼的命令,带着从咸阳、栎阳调集来的官吏和河内一些很有经验的基层小吏们,去接管这些被占领的城池。

前有上党二十万百姓,后有赵近四十万降卒,近六十万不是秦人的俘虏已经超出了秦人管辖范围之内,所以,对已经攻陷的城池里,那些原本是魏国百姓的魏人,秦鱼下令,愿意走的就放走,家人奴隶家财

想带走的都可以无条件带走。

有愿意留下的,秦人也会好生对待。

凡有反抗者,惹是生非者,格杀勿论。

既然已经占领了,接下来就是治理,要想在短时间内将新到手的土地牢牢的握在手中,修路和迁徙百姓是必须的。

修路可以加强新地和旧地的联系,从内地迁徙百姓,则是可以牢牢的占领这些新的的土地。

要论修路,之前收下的赵军卒俘虏就有了用处。近四十万赵军降卒,全部都被分散到从荡阴到怀地的这一条主线上。

他们被分发了凿子和钁头,打通山路,平整沟渠,重新修建可供大军通行的河内直道,将东河内与南河内紧密的连接起来。

而看管这些降卒,不让他们生乱的法子,一部分是不停来往奔驰的骑兵,以及驻守在各城池据点的守军作为监军,监督他们干活,另一个非常大的部分,就是不断从河东和关中腹地迁来定居的秦人百姓。

这些秦人百姓,十个里有五个半都上过战场,其强壮的体格,睥睨的精神,走在赵降卒身边,就是有心搞事的降卒,心里都得掂量几分。

毕竟,秦人可不是好脾气的,他们不犯错老实干活还可以,要是一旦被发现有搞事的苗头,先罚再伸冤,若是一个不小心被杀死了,那也是白死。

说到迁徙百姓,考虑到他这里已经没有多余的人手和精力专门腾出来去管理百姓迁徙的工作,秦鱼制定的这一次百姓迁徙计划和政策,非常优厚。

优厚的前提是,需要百姓自费口粮,自行前往。当然,为了能方便百姓,不让他们有心无力的迁徙,秦鱼还下令,当地官署,可以向百姓提供部分利息极低的官署借贷,等百姓们来到新家之后,再在五年之内还清就行了。

这一次迁居,迁居的百姓可以从爵与税上,同时获得相应的补偿。

凡是自愿去到这些城池居住的原秦人百姓,都可以不分阶层、不分男女户主,全部加增军功一爵。

原先是隶臣妾的,可以变作良人。

原先是人臣妾的,可以自己到官署报名,选择迁徙,原主人不得阻挠,否则,以触犯秦律论处。

原先有犯罪正在服刑罚的,可以以军功抵罪进行减免相应的刑罚

,原先有债务的,同样可以选择以新获得的军功抵相应的债务,不愿意抵债的,只要在五年之内还清债务,军功爵可以保留。

原先是黔首的,可以成为公士,获得相对应的安家的宅基地和耕种的土地。

原先是四级爵位不更,需要在战场上立下团队军功,斩首二十二人以上者才能晋升第五级大夫爵的,现在只要全家迁过去,就可以直接晋升了。大夫爵可不比个人爵,只要晋升到五级大夫爵,就可以出仕做官了,有秩的那一种,最少也会是个丞、尉,成为有仕一族。即便是最底层的士,那也是全家跨越阶层的飞升啊,你成为了士,以后交往的人群都不同了,这个诱惑,不可谓不大了。

百姓迁徙,迁到大夫这一阶层,基本上就迁不动了,因为凡是管理阶层,尤其是古代的官员管理阶层,他们的家族和产业基本上都在他们为官的本地,轻易不会舍弃,一个爵位而已,他们或许会将自己无爵资质寻常的子孙亲友迁过去,他们自己,则是不会乱动分毫的。

好在,秦鱼的目标,正是最底层的无根之民,他对那些大小豪强半点不感兴趣,要是他们真来了,秦鱼还不想要呢。

他要的是能以新城新地为家的百姓,而不是请他们来做大爷的,他们不来,秦鱼正好少了许多麻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