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692)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既然萧何已经有打算了,秦鱼也不再强求

,即便强求,以萧何现在的年纪,也只能读书学习,成不了几十年后运筹帷幄的萧何,他又跟吴燂了解了一些楚国基层情况之后,便进宫了。

秦鱼因为才出公差回来,按例他是有假期供修整的,他便没有参加今日的大朝会,等他进宫的时候,朝会早就散了,但重要官员大臣们还没散去,正好被秦鱼叫过来一起开会,听听各部门都在干些什么,可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有。

其实秦鱼是想从侧面了解一些基层和中央的消息,看看能不能寻找一些可以联想到楚国和齐国的灵感。

治粟内史说了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当年燕国为了自救,说动秦国出兵攻打赵国,燕王喜派遣使臣蔡鸟来秦国用燕国的河间十地游说刚当上秦国丞相的吕不韦,吕不韦在先王子楚的允许下收下了河间十地作为自己的私人封地,也如约出兵去攻打赵国援助燕国了。

按说河间十地作为吕不韦的封地已经算是秦国的土地了,但坏就坏在吕不韦倒台太快了,从他答应收下河间十地到他倒台,也才几个月的时间,河间地里的庄稼都没成熟呢。

现在已经是五月末六月初了,夏收已经差不多结束了,那么问题来了,河间十地现在到底算是秦国的,还是燕国的?

如果算是秦国的,那么这河间的十座城池,要怎么收税呢?

这可真是一个好问题!

秦鱼突然灵光一闪,楚国出兵攻打齐国,是不是也是为了这河间地来的?

毕竟,楚国曾和赵、魏联合出兵攻打燕国,目的就是兼并燕国的土地,楚在南,燕在北,楚国总不能想要兼并燕国辽东之地吧?这可隔着整个燕国和渤海呢,但如果楚国打的一直都是燕国河间之地的主意呢?

河间这个地方,可是和齐国毗邻,楚国攻打下鲁国之后,又和楚国相邻了,楚国对河间地有什么想法,那可是太正常不过了。

秦鱼只觉豁然开朗,在坐的都是秦国的重臣,秦鱼当下不再犹豫,拿出舆图来说了自己得到的消息和顾虑......

事实证明,秦鱼的顾虑是准确的,因为两天之后,咸阳这边等到了东夷越那边的求援,再过十多日,咸阳这边也收到了齐国和燕国的求援。

楚国在控制了秦国在东夷越的驻地和航道之外,还发兵攻打齐国,兼并了燕国的河间之地,齐国和燕国共同像秦国求援,请求将共同攻打楚国,夺回他们失去的土地。

这三处求援,让秦国上下进入了备战状态。

这是秦王政即位以来的第一场对外战争,只允许胜利,不允许失败!!

第217章 平东瓯越和闽越

七月上旬的会稽县早在六月初的时候就已经收割完二茬水稻,按照往年,正该是收拾土地,种下第三茬晚秋稻的时候,否则,错过七月上半月的农时,在下半年气温降低之前,三茬稻该结不好穗,没有收获了。

秦国的海船从南面海上寻找来易栽种易成熟的稻谷,通过精耕细作,能让东夷越的土地上结出一年三熟的水稻,只会稽沿水这一带一年出产的稻谷,就能养活大半个东夷越,再加上海船、江船从齐国、楚国、秦国运来的各种稀罕物产,会稽县这里的百姓们,生活是一年比一年的有滋味了。

不过,今年会稽县的百姓很有些惶惶不安,因为东夷君要对秦国开战了,从各地征了许多粮草和壮丁,其中他们会稽县是重中之重,因为他们会稽县屯有最多的粮草,他们会稽县的儿郎也最强壮。

壮丁的缺失和惊慌失措的心绪只能让庶民们收获完二茬水稻,已经无力也无心种植三茬水稻了。

东夷君为什么要对秦国开战,庶民们弄不明白,他们只能日夜发愁哭泣,他们好好的家园,说散就散了,说不定哪一天说没就没了。

浙江入海口早就有东夷越的重兵把守,秦鱼只好从浙江上游富春江登岸,走陆路去甬句东(舟山)群岛,和那里的秦国海军会和。

秦国的海船不仅建造的大,续航还非常持久,东夷君海上作战奈何不了秦海军,就只能把守大港口,不让吃水深的海船靠岸补给。所以,短时间内,秦国的海军除了在海上飘着外,几乎没有受损。

蒙嫣和不在,她手下的将领就有了军队的节制权,如果秦国这边没有新的王令下达,或者派遣新的将军来领导他们,这些海军将领们就有权自主决定是战、是逃、还是和。

秦鱼人在路上,新的命令却是八百里加急早就送出去了,是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和海军们会和,然后带领他们从海上用兵灭掉东夷越,将长江以南正式纳入秦国的版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