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我不做大姐好多年(134)

作者:朱大概 阅读记录

他端正的坐下来说:“刘璃是一个很感恩的社员,十分感谢集体的温暖,一直推辞不想接受工厂的补贴。最后我只好告诉她,帮助她制做袖箍的社员,可以和她记同样的工分,这份工分从公社将来收取的提留里出,她才勉强同意。”

张向前点了点头:“他们家生活的怎么样?”

李振有些为难了,刘家的情况和他去前想象的不大一样。他以为自己看到的会是破败的房子,吃不饱穿不暖灰头土脸的孩子,结果房子是刚维修过的,几个孩子身上的衣服干净整洁,脸和头发都洗的干干净净。

别说孤儿,就是父母双全的农村人,孩子也收拾不了那么干净。

把情况和张向前一说,张向前倒来了兴趣:“房子重新维修过了,是什么时候维修的?”

李振想起自己听到的情况,说:“就是前几天刚维修完的,只是换了房顶,重新抹了墙。听生产队长介绍,房顶用的麦秸是诬陷刘璃的人家出的,刘璃用粮票和社员换工进行的维修。她弟弟,就是今天来公社送信的小家伙,现在天天挑土打土坯,准备秋天的时候重新修院墙。”

看起来很有规划的样子。张向前兴趣更浓:“看来这个刘璃不只是要强这么简单呀。她弟弟妹妹都很听她的话?”

李振点头:“是,非常听话。他们父母在的时候一直受爷爷奶奶的欺负,家里分红全被拿走,口粮都不够吃。刘璃当家以后,从她奶奶家要回了粮食,做红袖箍以后有了粮票,家里的粮食够吃了,还借布票给所有弟弟妹妹都做了新衣裳。所以她的弟弟妹妹觉得跟着大姐生活很好,愿意听她的话。”

孤儿,还是父母为了修堤会战去世的孤儿,不向集体伸手要求照顾,反而极尽所能的感谢集体,这样的群众越多越好。

张向前有了一个主意:“你说咱们可不可以把她竖成典型?”

李振摇了摇头:“跟我去的王干事提了一句,可是刘璃拒绝了。她认为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一直为自己做红袖箍收了补贴感到内疚,不肯做典型。”

竟然拒绝做典型?张向前觉得自己有必要见一见刘璃了。不过他沉得住气,可以等着县里慰问的时候一起去。

别问张主任为什么知道县革委会要慰问刘家,要不是对刘家姐弟的感谢信上心,县里能特意打电话向他这个公社革委会了解情况?

正是县里的这通电话,让张主任知道刘家姐弟是怎么表扬公社革委会的。想想把,一级组织被自己管理的社员表扬了,还表扬到了自己的上级组织那里,受到了上级同样的重视,意味着什么?

第72章

如果张主任问刘璃的话,刘璃会告诉他,意味着刘家得到了很多的慰问品!

虽然一切都是自己谋划来的,可是刘璃还是被大家的热情惊呆了:公社革委会慰问后的第二天,县革委会的慰问就到了,谁也没空手,尤其是刘璃两封信中提到的借布票,两级革委会印象深刻,不约而同的给刘璃带来了大量布票。

除了布票之外,人人都知道刘家粮食不足,公社还好些,给了一袋白面,县革委会就夸张了,两袋白面两袋大米外,还有一大桶豆油!

足足二十斤装的豆油,都让刘璃有些怀疑自己还是不是身处物资缺乏的年代了。

这只是开始,要求刘璃做红袖箍的工厂也得到了信息,同样对刘璃一家进行了慰问,他们给的东西除了吃的,还有自己工厂生产的工业品,从暖水瓶到肥皂,几乎含盖了所有日用品。

刘璃总算相信自己生活在七十年代了——这个时代的物流不发达,生产讲的是小而全,各地的小工厂种类齐全,本县也一样拥有齐全的小工厂,所以送到刘家的东西才这么多种多样。

最让人高兴的是,这些工厂知道刘璃相无偿为他们制做红袖箍后,不约而同的提高了补贴标准。给刘璃本人的不变,付给生产队的换工价格增加到了每天三块钱,按月换算下来,远远高于一名八级工的工资。

都是提前付款。

李拴柱笑的合不拢嘴,他不能不笑,这些工厂默认刘璃每天可以完成二十条袖箍的制做,然后就按着自己工厂需要红袖箍的数量,自己算出了需要的工作天数,痛快的付了钱。

现钱呀,以往生产队在秋收之前,哪儿见到过现钱?

本来看到刘璃家人往来不断有些嫉妒的社员,听说刘璃一下子给生产队挣了这么多钱,一面倒的认为那些东西都是刘璃该得的——刘璃得的多,生产队得到的钱就跟着增多,年底分红的时候大家也能多分点儿。

等到终于可以消停做袖箍,刘璃自己也松了一口气。她稀罕工厂送来的东西,却受不了一遍一遍重复回答那些人的问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