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我不做大姐好多年(135)

作者:朱大概 阅读记录

老董婆子和王巧梅现在也是槐树庄被人羡慕的对象:她们一直帮助刘璃制做袖箍,现在每天同样可以记十个工。王巧梅还好些,她不下地轻生活可以分给别人,大家巴不得她一直忙下去。

可老董婆子呢?她都三四年不下地了,现在居然每天记十个工!让人怎么能不羡慕,不就是刘璃去老刘家要粮食的时候,还有刘璃给刘启晟出气的那天帮着刘璃说过几句话吗,竟然让这老太太得了这么大的好处。

没有人想到自己当时也可以帮着刘璃说话,更没人想起老董婆子在刘璃一家没菜吃的时候,不时的给她送菜。所谓光看到贼吃肉看不到贼挨打,就是这么回事。

别人还都是议论两句老董婆子的好运气,老刘婆子则剜了心一样难受。刘璃是她的孙女,有这么好的事儿居然不想着她这个亲奶奶,反而便宜老董婆子一个外人!

可剜心又怎么样,老刘婆子还将继续剜心下去——她们全家现在都是监督劳动对象,李拴柱再老好人也老好不到别的生产队。刘璃眼看着成了公社的红人,她更不敢明目张胆的找刘璃的麻烦。

老刘婆子是剜心,刘启航则是惊心。他不过是按着大姐的安排送了两封信,家里居然得到这么多的关注,刘启航不得不想,或许大姐真的能让他当成兵。

老董婆子也在问刘璃这个问题:“刘璃,公社说让启航参加红小队,你怎么没同意?”

公社主动吸纳的红小队,和那些自己先跟着红小队四处跑的外围成员不同,是正式的公社成员,每天有补助,所在的生产队还得给记满工分。

精明如老董婆子,都觉得是件好事。

刘璃一边做活一边听了听院子里的动静,除了刘启航扫院子的声音,没有别的响动,才悄悄向老董婆子和王巧梅说:“董奶奶,婶子,不瞒你们说,我总觉得红小队做的事儿,跟咱们老祖宗教的不一路,怕是长不了。”

“这死丫头。”王巧梅手就是一抖,恨不得捂住刘璃那张嘴:“咋啥话都敢说呢。”

老董婆子若有所思的继续做手里的活,好一会儿才说:“是这么个理儿。”

王巧梅想给这俩祖宗跪下。什么老祖宗教的,这话能说吗,现在都将砸烂旧世界建立新世界,你提老祖宗?是想让别人批判呢还是想让别人批判呢?

刘璃看出王巧梅的紧张,心里对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有了更深的认知,脸上带着笑安慰她:“婶子,我就是当着你和董奶奶才敢说,跟外人不会说这话。”

老董婆子又看刘璃一眼,突然问:“这是不是最后一个工厂的了?”

“是,”刘璃也跟着转移话题:“是县毛纺厂的,一共二百条袖箍。对了,他们厂给了十斤毛线票,董奶奶、婶子你们需要不?”

“咱们可穿不起那金贵东西。”王巧梅直接拒绝:“听说一斤一块多钱呢,大人咋也得斤半线才能织一件,算算得多少钱。”

刘璃就笑:“婶子这些天忙活,怎么也够件毛衣钱了。”

王巧梅连连摇头:“我织了,你队长叔呢?他一个人得用二斤线。翠蛾也到了好美的年纪,我们两个有了她也要,我给不给买?她有了,她两个哥哥能干看着?”

这下刘璃笑不了来了,王巧梅的问题就是她的问题,她同样不能只给自己织,不顾一直帮着她们做活却连工分都计不上的刘玲。刘玲有了,刘启航三个也不能落下。

“姐,你织一件吧,许知青会织毛衣,你可以跟她学。”刘玲在这个时候突然来了一句。

刘璃连忙跟王巧梅一样摇头,刘玲仿佛知道她想什么,说:“姐,这毛线票,是人家看着你辛苦才送来的,你穿毛衣我们都高兴着呢。”

“就是,要不姐你和刘玲一人织一件,我和启帆启晟是男孩,天天上山下河的,穿不住毛衣。”扫院子的刘启航,突然在窗户下头跟着劝起刘璃来。

王巧梅和老董婆子听到他们姐弟这么相互谦让,都替刘璃高兴,一起鼓动她给自己织件毛衣。

动心是自然的,刘璃对这个时代里三层外三层的穿衣习惯还真是不适应,现在有了条件,她当然愿意改善一下,于是拍板了:“行,那我们家就一人织一件。”十斤毛线呢,足够了。

老董婆子想说有了毛线票,还得有钱才能把毛线拿回家,最后却没张嘴:劝刘璃织毛衣的是她和王巧梅,刘玲这孩子干活不惜力,她说不出让刘璃别给刘玲织毛衣的话,而刘启航哥仨,头大的一个就在窗户外头站着呢。

就跟刘璃说的一样,她们几个已经忙活了快一个月了,年底分红能有三十多块钱,总能织得起五件毛衣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