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嫔宋氏的演艺人生(6)

作者:喵星的哈士奇 阅读记录

宋太太追问:“可要吃点什么药?”心里想着,如果女儿需要长期吃药保养,不如让老爷去敬事房报病,让女儿在家再待一年,明年再参选就是了……

宋莹看着宋太太的表情,隐隐猜到她的想法,赶紧打断道:

“刘御医,我上月本已中选……日后进了宫,怕是不能随便吃药的……”

刘御医回答:“小姐尚未到宫寒的地步,倒是不用吃那些复杂昂贵的方子,只需在信期前一周开始,每日用红糖煮了生姜水喝上两碗,到月事来那日停用即可。长年累月的,再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地也就好了。”

宋莹放下心来。这生姜既是药材也是食材,在宫内很好弄到,自己私下从膳房买来一些煮暖宫汤,也不犯忌讳。

这日傍晚,宋老爷下值回家,听完宋太太关于刘御医诊断的转述,对宋莹说道:

“身体没有大碍就好。你的差事也定下来了,再休息个两三天,就进宫去吧。”

宋莹问:“差事定在了哪里?”

“如今各宫的人手都满了,只得先安排你进内务府的针线房,日后看哪里有空缺再安排。皇上正值年富力强,以后宫里的小主会越来越多,总会缺人侍候的。”

宋老爷继续说道:“比起在主子娘娘宫里,针线房虽然更劳累,但是好在可以到各宫走动,以后总有机会在主子跟前混个脸熟。且你的女红手艺在敬事房也是有记档的,把你安排进针线房,也不算太打眼。”

这也正应了宋莹这几天的猜测。如今选秀已经过去一个月,“好的”差事早就已经被有心人瓜分完了。宫里各处的人员都有定例,再把自己强塞进永和宫,也太引人注目了些,反而不利于自己在德妃面前露脸。

如今也只好先进宫,待日后想点法子再调进永和宫。

宋莹说:“如此安排就好。那我就收拾一下,明后天就进宫去吧。”

进宫已经月余,宋莹慢慢适应了宫女的生活节奏。

因为不需要贴身伺候主子,针线房的宫女早上卯时初(5点)起床。洗漱、用过早膳后,卯时正刻(6点)开始上工。未时正刻(14点)轮流去吃晚膳,然后再工作到申时末(17点)。夏季白天长的时候,针线房的管事偶尔会要求晚上多做一个时辰的工。

虽然工作时间长,但是薪水、福利都很不错。新进宫的宫女年俸一律是6两白银,其余的日常耗用都由内务府提供。宫女每日的份例是猪肉一斤,白老米七合五勺,黑盐三钱,时令蔬菜十二两。饭食味道虽然一般,但是顿顿有肉有菜,且每日还格外提供两顿点心。

每年另有云缎一匹,宫稠一匹,纱一匹,纺丝一批,杭绸一批,棉花二斤,用来做四季衣裳。

按照此时百姓的消费水准,这个薪水比之现代的工薪阶层,也不差什么了。也难怪穷苦的旗人都想方设法地把女儿往宫里送。

宋莹虽然比其他宫女晚来一个月,只能做低等的针线宫女,但有宋老爷的打点,再加上她刺绣手艺精湛,性格乖巧不拔尖,很快便得了针线房几个管事太监的青眼。

如今刚过完端午节,天气眼瞅着就要热起来,正是开始给各宫娘娘做新夏衣的时候。几天前,针线房的领催就给几个管事太监分了工,安排好每人负责哪个宫的夏衣制作。

每个管事手下都带着几个经验老道的绣娘,她们才是给主子们做衣服的主力。像现在这样换季时,后宫需要做大批量的新衣,绣娘忙不过来,就会挑几个低等的针线宫女给自己打下手。

虽然还没开始选人,但低等宫女们的心思早就活络了起来。每天用点心时,都能在院子里看到一群群的小宫女,各自围着几个绣娘奉承个不停。

要问小宫女们为何这么积极?只因如果讨得了高等绣娘的欢心,允许给她打下手,不仅可以偷学点技能,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可以直接被绣娘收做徒弟,以后就固定跟着这个绣娘做工。

清朝每年的节庆不少,针线房一年四季都没有闲着的时候。这下手打得多了,渐渐地也就可以自己独立做衣服了。而上手做过的衣服多了,自然也就变成了高等绣娘。

毕竟,像宋莹这样“家学渊源”的宫女还是很少见的。

有点女红刺绣基础的宫女甫一入宫,要么被调去御用针线房专门给皇帝做衣服,要么被各宫主位娘娘直接挑走放在身边伺候,少有“沦落”到这普通针线房的。

普通针线房的绣娘,若是手艺被主子看中,就会在主子那里留名。等主子身边的宫女有了缺,再适机“走动走动”,就有机会调到主子宫里做针线宫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