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文工团(197)

作者:天籁星璇 阅读记录

“诶,你们听说了吗?”

“什么?”

有人起了话头,一下子把疲惫不堪的演员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你们知道这次各省部队来了多少个团吗?”

“不知道。”

“赫——”那人卖了一个关子,随即用夸张的语气说:“足足二十三个,再加上四省的省立文工团,各市的市文工团,像我们这种草台才七八个吧。”

像滚烫的油锅里滴入了一滴水,一下子就炸开了。

“额滴个乖乖,这么多呢!”

“是啊,我也听说了,说是所有隶属部队的文工团都是明天统一来彩排,而且哪个团该几点就几点,早就排好了。只有咱们,大老远的从老家赶来,这个点还要在这里吹夜风吃风沙……”

“别说了,就咱这个水平,给人家垫底都不够,本来就是陪跑的……

“陪跑就算了,待遇还那么差……”

话题越说越广,文工团里,大伙儿听着心里却越来越不是滋味的。她们也知道自己这种小文工团肯定是比不上部队的文工团、歌舞团,甚至比不上各省市政府下面的文工团,但是真正到了直面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不免沮丧。

她们没有好的老师,也没有好的舞美,一切的一切只能靠自己努力,可即便她们再努力,也无法超越那些原本就穿军装的。

她们为这次比赛也准备了很久,期间还经历了种种磨难,又努力创新排了新的舞蹈,要是连初赛都不能过,那岂不是……

不行,不能再想了,宋知时暗暗告诫自己。他给大家打气:

“越是到大赛之前,心态越是要放平,要稳!”

“坚持到现在本来就是一种胜利。”

朱芳婕赞许地看了宋知时这个弟子一眼。

一直到晚上十点,才轮到宋知时她们文工团,等彩排结束出来已经是十点半了。

众人携着又饥又饿又疲惫的身躯回到招待所,一股脑地躺到了床上,再也爬不起来了。

1974年4月30日,比赛前一天。

今天所有人的情绪都很低落,不知道是昨晚吹了冷风的缘故,还是受那番话打击的缘故,有些同志甚至染上了风寒,总之情绪并不高。

别人都是士气高涨,她们却是士气低迷,加上好几天没有休息好,大家的脸色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太好。

李逢春朱芳婕就是再想逼着临时抱佛脚,但是看见大伙儿已经这个状态了,也忍不下心做这个扒皮,只能宣布休息半天。

“这次真完了,太晚了,咱们收到通知实在是太晚了。”李逢春急得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要知道很多常年参赛的团队都是每年年初就开始训练了,而他们满打满算才练了半个月,本来底子就不如别人,现在更是……

他本来还觉得能得到这次比赛机会,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可现在却觉得这根本就是个陷阱。

看着是洁白暄软香甜的饼子,实则吃到嘴里才知道是个棒槌!

李逢春晃得朱芳婕眼睛疼,索性也不去看他,只是说:“不论怎么样,总要试试才行,我对知时还是有信心的。”

李逢春并不赞成,却也没说什么,只是哼哼了几声。

上午,大家聚在一起最后彩排了几遍,下午就恢复了自由活动。

“走,起来,咱们出去逛逛。”宋知时把快要睡过去的彭素涛跟周和平一起拉了起来。

彭素涛翻了个身继续睡,嘴里嘟囔着:“诶,难得休息,睡个午觉先。”

宋知时睨了他一眼:“我还不知道你嘛,现在睡一觉,一觉睡到大晚上,夜里又睡不着,干脆出去走走散散心,晚上一起睡个好觉,明天好好比赛。”

彭素涛被宋知时说穿,只能站了起来。

说起来,前世今生两辈子,宋知时都没来过兰州。

这个存在感极弱的甘省首府,经济上远不上东南沿海,除了一碗兰州拉面闻名全球以外,好像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

其实兰州在后世还是一个旅游胜地,它跟其他几个敦市、阳关、嘉峪等城市,组成了一条旅游重线,一般人想玩还玩不到呢。

想到可以畅游七十年代的兰州城,体会不一样的旅游心境,宋知时的疲惫一扫而空。

“走,咱们坐羊皮筏子去!”

这时候的羊皮筏子并不商业化,甚至不对外营业,是彭素涛死皮赖脸磨着船夫,这才让三人坐了一回。

坐完羊皮筏子,三人也来劲儿了,穿梭在兰州城的大街小巷。

突然,彭素涛的狗鼻子闻到了一股奇异的香味。

宋知时打听了一下,原来是有一户少数民族正在家里杀牛。

“杀牛?”

“对,是我们村里的牛,统一一起杀,杀了分了来吃。”那老乡戴着白头巾,操着一口古怪的乡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