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文工团(317)

作者:天籁星璇 阅读记录

中芭和中国铁路文工团这次表演的节目中规中矩,宋知时猜她们应该还是想求稳。

这两个文体单位汇集了全国各地优秀的种子演员,根本不需要在节目题材上标新立异,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深厚的舞蹈功底是她们最大的依仗,只要发挥出平时的水平,拿个三等奖基本不成问题。

北方的艺术团体表演内容五花八门,南方那边的同样不遑相让。

江浙沪三省自古人杰地灵,出过不少宰相状元,那姑娘小伙儿个个跟水灵灵的花骨朵似的,往那儿一站就能吸引全场的目光。

再往南一些,广省云省也来了一大帮少数民族——瑶族、彝族、苗族的同胞们。

她们的舞蹈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民族属性极强,天然去雕饰,全然凭借着骨子里的本能去跳舞。

其中让宋知时印象最深刻的,还要属来自云省某个艺术团体的一位白族小姑娘。

她的舞蹈是模仿热带雨林中的鸟类动作演化而来,堪称所有舞种中最特别的一种。

葫芦丝特有的丝竹声在人们耳畔响起,这乐声极为特别,细得像游丝一般,却又极为清晰,飘飘渺渺如天外来的仙音,穿透人的耳膜,直击心底的最深处。紧接着强而有力的鼓声响起,就如敲击在人们的心上,一记又一记地附和着山林间的禽鸟嬉戏打闹。

女舞者如山间精灵一般模拟着孔雀的动作——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然后拖翅、晒翅、抖翅、亮翅、点水、蹬枝、歇枝、开屏直至飞向远方。

她这一飞好像把观众和评委们的心都带走了,毕竟在这缺乏大众娱乐的70年代,如此惊才绝艳的舞蹈堪称世所罕见。

饶是宋知时见过那么多舞蹈舞剧,仍为之心头一颤。

如果能拥有21世纪的服化道和灯光,他都难以想象这舞台效果能有多震撼人心。

他的祖国啊,是拥有如此丰富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

它们是那么的特别,那么的无法取代,这是独属于中国的,是帝国主义无法侵略掳走的精髓!

不过宋知时相信,总有一天自己还能再次见到这么美的舞蹈。

这么优秀的舞者,不可能一辈子籍籍无名,那就到时候再见吧。

第一天的比赛顺利落下帷幕,宋知时惴惴不安地回到了后台。

没有熙熙攘攘的喧嚣声,所有人都在属于自己的团队边上默默练习,宋知时看见不少带队的老师们在低声商量对策。

这次比赛高手如云,一时之间大家的压力都到达了顶峰。

三天初赛一晃而过,宋知时和小师妹表演的《梁祝》果然进入了决赛。

大伙儿松了口气的同时,也知道新的挑战来临了。

周矜白虽然进入古典舞队学习多年,但舞台经验还不如宋知时丰富,所以宋知时临时担任起了心理开导工作。

正当几人聊得正火热时,翟秋煜面色沉重地走了进来。

“感觉怎么样?”

“有点紧张。”周矜白如实回答道。

“我是问你的身体,可有哪里不舒服吗?”

“没有,都蛮好的。”周矜白兀自感受了一会儿,然后快速察觉到了问题:“先生,怎么了?可是出什么事了?”

“没有不舒服就好。”翟秋煜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那我们这里没什么问题,你安心准备上场吧。”

“是……是别的舞队出问题了?”

“别多问,好好跳你的就行了。”

翟秋煜越是不说,众人就越是好奇。

可赛程紧张,容不得他们多想,台前报幕员很快报到了周矜白和李舒珍的名字。

翟秋煜对周矜白安抚性地点了点头:“去吧。”

周矜白一顾三回首地走上了舞台。

决赛中,周矜白和李舒珍选择的是《梁祝》故事中最经典也是高潮的段落《化蝶》。

古典舞队所有人都站到了离舞台最近的帷幕后面,心中充斥着担心和忐忑,毕竟周矜白和李舒珍都缺乏上大舞台的经验。

可此刻除了在心里默默为两人祈祷,大家也毫无办法。

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担心真是多余了。

通过长达好几个月的练习,周矜白和李舒珍默契度直线上升,早已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两人随着舞蹈动作,彼此相拥、旋转、依偎、缠绵……情到浓时,周矜白托举起李舒珍,两人在舞蹈中双目含情、脉脉相望,难舍难分。

一别再楼台,谁知永诀,执手泪如注。

稳了!

这是所有人心中共同的反应。

后台

架不住年轻人的八卦,翟秋煜无奈之下还是说出了实情:“是芭蕾舞队那边的男演员出问题了。”

大伙儿又惊又怕:“出什么问题了?”

同类小说推荐: